本报记者 梁智玲
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四科又称急性传染科,是应对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工作的“尖刀班”,收治的都是传染性疾病患者。该科主任赵宇亮从事各种传染病的临床诊疗及研究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荣获焦作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先进个人”“健康中原好卫士”等称号。近年来,他将脂肪肝的诊疗作为新的研究方向,有效遏制了脂肪肝的发展。
为急性传染病患儿开通绿色通道
2015年冬天的一个下午,赵宇亮和往常一样在办公室工作,突然,一位女士抱着一个孩子闯了进来。“医生,你快帮俺救救孩子……”话未说完,她已泣不成声。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女士怀中抱着的孩子在其他医院被诊断为麻疹重症肺炎,由于该病具有传染性,医生建议她带孩子去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赵宇亮一边安慰这位女士,一边为孩子检查。“当时,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有轻度呼吸衰竭,体温也很高,情况非常危急。”赵宇亮回忆道。
经过检查,赵宇亮决定为患儿开通绿色通道,迅速指导科室医护人员对患儿采取了隔离、吸氧、监测生命体征、静脉输液等治疗措施。3个小时后,患儿的病情得到缓解,呼吸逐渐平稳下来。“孩子患病3天了,病情越来越严重,我这几天几乎都没合眼,现在终于能放心了,真是太谢谢你了。”这位女士对赵宇亮说。
打造急性传染病诊疗的“尖刀班”
赵宇亮所带领的感染四科,收治的都是传染性疾病患者,其中儿童传染病占了很大的比例。特别是在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麻疹、水痘、脑炎、猩红热、破伤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该科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河南省“抗击非典型肺炎先进党组织”、焦作市“工人先锋号”等称号,连续3年荣获焦作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先进集体”称号。赵宇亮因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领导有力、组织有效、措施有方,荣获焦作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先进个人”称号,并多次被评为焦作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2年荣获“健康中原好卫士”称号。
如何抓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赵宇亮有一整套方法,被很多患者家属称为“爱心医生”。“很多患者入院时正处于发病急性期,家属非常着急,因此在诊疗时医生必须果断、有爱心。”赵宇亮说。
采访时,赵宇亮介绍,因缺少抵抗传染病的免疫力,儿童最容易得各种传染病,其中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细菌性痢疾等疾病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很大伤害。因此,家长要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防患于未然。
积极研究脂肪肝康复新课题
熟悉赵宇亮的人都知道,他爱学习、爱钻研,除了做好各类传染性疾病的诊疗工作外,他还带领科室医生研究脂肪肝的诊疗新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
赵宇亮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包括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超过病毒性肝炎成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2016年3月,市第三人民医院在我市开设了第一家脂肪肝门诊,旨在为患者提供专业和便捷的诊疗服务。
“脂肪肝大多是吃喝出来的。脂肪肝症状与早期消化道疾病的症状相似,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极易被误诊。”赵宇亮说。根据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普通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16%~31%,在我国城市居民男性高发疾病中,脂肪肝位居首位。目前,很多人对脂肪肝的危害知之甚少,甚至以为这只是一种亚健康状态,根本不需要治疗,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如何对脂肪肝进行定量诊断,并提供准确的诊疗方案?赵宇亮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记者了解到,该院引进的弹性B超,在通过肝脏弹性测量专利技术对肝脏硬度进行早期定量测定的同时,还能通过肝脏脂肪变性定量诊断专利技术对脂肪肝进行定量诊断,真正实现了脂肪肝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今年48岁的孟先生是赵宇亮跟踪治疗的一名脂肪肝患者。在他的档案中,最早的一份弹性B超检测报告显示,其肝脏脂肪含量指数为331、肝脏硬度指数为14.1。根据这份报告,孟先生被确诊为重度脂肪肝合并早期肝硬化。在赵宇亮的规范化治疗下,两个多月后,孟先生的弹性B超检测报告显示,其肝脏脂肪含量指数和肝脏硬度指数分别为272和8.7。这意味着,孟先生的肝硬化已得到了逆转,而脂肪肝也得到了好转。
如今,赵宇亮带领的感染四科正在积极筹建脂肪肝康复治疗室,从而造福更多脂肪肝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