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焦作旅游转型的创新考量
我市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均同比增长
靓了城市 兴了乡村
解放区:迅速行动 争当标杆
山阳区:精心部署 广泛参与
图片新闻
龙翔街道15万棵苗木扮美大山
开绿色通道 解企业难题
“法”定党员巡访日 群众诉求立刻办
十大创新提升工程 “领跑”焦作旅游转型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4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作旅游转型的创新考量
本报记者 王 言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无创新,难突破。

  对于焦作旅游而言,创新,突破,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焦作旅游曾经创造辉煌。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短短10年间,焦作旅游声名鹊起,焦作现象业界瞩目,焦作从一个煤炭产业占到全市GDP90%以上的资源型城市,一跃成为强势崛起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0年时间,年接待游客人次增长了近40倍,旅游综合收入增长了近100倍,每年接待游客4000多万人次。

  焦作旅游正面临转型之痛。时代在变,形势在变,大众的需求在变,然而,焦作旅游门票经济唱主角的局面一直未能扭转。来去匆匆“一日游”居多,过夜游比重小,重游率不高,对其他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有限。如何拉长产业链条,让游客留下来、能消费亟待破题。

  景城一体的全域旅游时代,大交通带来的融城时代,旅游业发展进入政策蜜月期和重要机遇期……大趋势、大机遇,焦作旅游迎来转型拐点。

  如何从门票经济向休闲度假经济转变,如何拉长“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如何站上下一轮竞争的前沿高地,是对焦作旅游再创辉煌的严峻考验,也是焦作旅游从“温吞水”中奋力一跃、潮头冲浪的倒逼挑战!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焦作吹响旅游转型冲锋号。

  转型痛点亟待破解

  对于今年的焦作和晋城春节旅游市场来说,焦晋城际公交开通并实行春节期间免费乘车政策,绝对是一件可圈可点的事。这条我市交通史上首次开通的跨省交通线路,是推动焦晋两地旅游转型升级的创新之举。

  大交通来了。郑焦高铁、郑云高速的投入运营,让郑州和焦作一小时交通圈、半小时经济圈成为可能。焦作至北京、上海高铁正式开通,太焦客运专线、新焦济洛城际铁路加快推进……对焦作旅游而言,大交通是一把双刃剑。来得快、去得快,过夜经济亟待破冰。如何借助大交通实现游客引流、增强对外地的辐射吸引,也是一个大命题。

  交通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比如郑云高速的开通,为云台山输送了多于平时40%的郑州游客;但拉动效果的不均衡,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据晋城媒体报道,从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晋城主打的景区司徒小镇迎来了80万全国各地的游客,仅正月初一当天就迎来游客12万人,春节期间游客比往年增加了三成,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20万元。增加的三成游客中,80%是河南游客。

  与司徒小镇引流的火爆相比,我市各景区引流晋城游客有点平淡。

  原因何在?有业内人士说,此次晋城主动伸出橄榄枝,积极促成省际公交开通,并联合焦作实行春节及双休日乘车免费政策,是一次成功的“政府营销”的尝试。司徒小镇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引流,公交免费直达是最关键的原因。而且,政府营销的本意不仅仅是司徒小镇,司徒小镇作为整个线路的一个中转站,输送了大量游客到晋城市的其他景区。一张帆推动了一条船,盘活的是整个晋城旅游业。

  相比司徒小镇的免费一站到达、免费入园,能够当天去当天返,我市“交通直达景区”还存在短板。焦晋公交停靠焦作市汽车客运总站、焦作市旅游汽车站和万达商业广场等站点,游客下车后去我市各大景区需二次乘车且需购票。个别景区主动和旅游汽车站对接可直达,而多数景区并无直达线路,不便捷、再购票应该是影响景区引流的最直接因素。

  郑焦铁路开通后,有外地游客反映,来到焦作城区后,全市找不到当地特色的小吃一条街,中心城区还缺少一个成规模的、让游客可行可赏、可品可感的综合服务场所。

  从通盘考虑上,我市资源也急需整合。我市有三个AAAAA级景区,然而,各大景区间至今未形成旅游交通大环线,云台山每年近700万人次的庞大人流未实现向其他景区引流,抱团作战、捆绑营销的共赢大格局还有待形成。

  如何避免景区开发和建设上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还需要更加科学的顶层设计,全市一盘棋推进。

  门票经济退出市场是大势所趋,如何更专注创新开发旅游产品、增强游客体验感、忠诚度和黏性,还有艰巨的工作要做。

  文旅产业当挑起转型大梁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我市提出要做“美”山水资源,做“厚”文化内涵,做“长”产业链条,做“优”品牌服务。

  资源,是我们的优势。我市三个AAAAA级景区,南太行风光闻名天下;我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陈式太极拳发源地独具魅力。然而,优势资源并未有效转化为优势生产力,很多优势资源在睡大觉,独有品牌没有转化为真金白银。这些都需要产业来带动,需要龙头项目来支撑。

  记者了解到,我市制订的旅游业三年行动计划中,突出标志就是以项目为王。解决城中无旅游、无消费问题,我市将统筹十大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加快推进南水北调生态文化休闲带、大沙河湿地文化景观带、新河滨水休闲景观带等项目建设。以重点项目为支撑,我市将加快推进好利来甜品小镇、青天河滨河别墅渡假酒店、靳家岭红叶小镇、月山心舍小镇、陈家沟中国太极镇等大项目,积极推进“旅游+产业”融合。

  云台山在增加体验感、拉长消费链条、创新旅游产品方面作了很多尝试。今年春节期间,云台山低空旅游和云溪谷夜游试运营,让游客晚上留下来有看头初步见到成效。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的云台山夏季英雄会,则为云台山品牌联合和提升开创了大平台,市场潜力和品牌效应非常值得期待。

  青天河也在做大“水”文章,景区精心运作的漂流、水上冲浪、水上飞人表演等也将有效增加二次、三次消费,吸引人气。

  目前,青天河景区和云台山景区先后推出了高速免费优惠活动,这也是减少门票依赖、吸引人气的创新之举。有项目作支撑,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十大创新工程”引领转型

  在4月4日召开的全市旅游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上,2018年焦作全域旅游发展十大创新提升工程引人关注。可以说,实施的十大创新提升工程的多项工程开全省旅游创新发展先河,将有力引领和支撑焦作旅游转型发展。

  哪十大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创新提升、执法体制综合改革创新提升、对外区域合作创新提升、“引客入焦”创新提升、外宣机制创新提升、智慧旅游建设创新提升、特色品牌创新提升、产品业态创新提升、综合管理创新提升、重大项目建设创新提升。

  一系列创新举措,将焦作旅游转型推向深入,真正实现引客入焦、留客入焦、消费在焦、发展兴焦——

  建成高标准的焦作市全域旅游综合集散服务中心,用于全市旅游形象及资源的集中展示、精品线路的集中推介、入焦游客的集散服务、旅游消费的集中提供,将咨询服务端口前移至河南交通核心枢纽点。

  全力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深入推进“1+3”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让市旅游警察支队、市旅游巡回法庭、市工商旅游分局等机构更加有效地运转,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焦作经验”。

  加快推进“郑焦融合”“焦晋互动”“焦新济联动”等跨区域旅游合作,形成互利共赢发展局面。

  制订更加精准化的旅游广告投放计划,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阵地,制作一批全新的创意广告和城市宣传片,以新形式、新视角让受众群体耳目一新。

  以服务外包的全新模式,吸纳新媒体专业人才进入旅游对外宣传领域。

  全面提升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让游客“手机在手,玩遍焦作”。

  启动焦作“太极拳和云台山”编号主题纪念邮票发行工作,高质量举办中国云台山夏季英雄会等主题节庆活动,积极推动云台山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

  建设多个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打造“怀川文化探源体验”“慢游焦作”等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

  谋划、策划和规划全域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及整体布局,已经初步谋划实施总投资1096亿元的各类全域旅游重点项目103个。

  除此之外,旅游市场改革、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旅游建设用地改革、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一系列创新正在加快推进,将把焦作旅游转型这个宏大命题行行落笔、步步走实。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