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焦作旅游转型的创新考量
我市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均同比增长
靓了城市 兴了乡村
解放区:迅速行动 争当标杆
山阳区:精心部署 广泛参与
图片新闻
龙翔街道15万棵苗木扮美大山
开绿色通道 解企业难题
“法”定党员巡访日 群众诉求立刻办
十大创新提升工程 “领跑”焦作旅游转型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4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博爱县在全市率先完成绿色廊道建设任务——
靓了城市 兴了乡村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张鹏 通讯员肖喜国)博爱县绿色廊道建设传来捷报:截至3月31日,该县累计完成土地流转1385亩,推青1385亩,绿化平台备土7.6万立方米,边沟开挖8.8公里,拆迁3.9万平方米,过村路段整治2.1万平方米,苗木栽植1043亩,5个道路游园节点全部完成,率先在全市完成公路绿色廊道建设任务。

  博爱县委、县政府将绿色廊道建设放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格局中定位,按照市委书记王小平提出的“设计上高标准、落实上快行动、成效上出精品”的工作思路和“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着力打造“绿色廊道+”模式,实现了由造林向造景、造美、造富、造福的转变,扮靓了城市,振兴了乡村。

  “廊道+特色竹林”,造景。博爱竹子作为北方古竹林的“活化石”,竹子栽培文字记载有2000多年历史。该县在入县口、入城口、入村口,高速及其他道路的路口全部种上本地栽培的竹子,实现了“路路竹相连、村村竹相围、见竹进县、进县见竹、见竹见村、见村见竹”,再现了博爱“竹林水乡”的美好景致。

  “廊道+美丽乡村”,造美。该县把廊道建设与美丽乡村有机结合在一起,邀请专业团队对廊道建设穿越的所有村庄进行全方位统一规划设计,全部进行净化、美化、绿化,拆除了过村段和视线内乱搭乱建、有碍观瞻的建筑,修缮了村内不整齐的建筑;对墙体等外立面进行粉涂美化提升,并邀请县职专师生将此作为写生基地,结合村情民意绘制群众喜闻乐见的漫画;在过村段两侧修建健身广场、景观墙和花池,廊道建设和美丽乡村有机融合,成为博爱乡村靓丽的风景线。

  “廊道+全域旅游”,造富。该县把廊道建设与全域旅游结合在一起,把“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廊道建设把南部的“一品农庄”“鑫源鑫圣女果采摘园”“鑫鑫有机蔬菜采摘园”“天虹葡萄采摘园”和“万达草莓采摘基地”串联起来,让游客“绿中行、行中游、游中乐”,带动了沿线群众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

  “廊道+休闲娱乐”,造福。该县在廊道沿线高标准规划设计了5个节点,全部建在临近村庄处,并按照游园形式进行了规划建设。每个游园除了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错落有致”的标准栽植苗木花草外,还修建了步道、坐凳、村史小品和健身广场,为廊道沿线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让廊道建设成果惠及沿线群众,群众共享廊道建设之福。金城乡西马营村的李老汉提到建设在该村南侧的西马营游园,一脸喜悦地说:“俺这帮老头也能跟城里人一样,天天到游园里遛弯活动了!”①3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