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四管齐下”抓好小麦中后期管理
郑州市考察团 莅焦考察综合医改工作
掀起扫黑除恶宣传高潮
大沙河生态治理 如火如荼
大力扫黑除恶 建设平安武陟
创新拥抱未来
图片新闻
严格落实河长制 推进水污染治理
转型有道 升级有方
花园式工厂 现代化企业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4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前,我市小麦已进入拔节期,市农业专家提醒农民朋友——
“四管齐下”抓好小麦中后期管理
本报记者 杨仕智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当前,我市小麦已进入拔节期,市农业专家呼吁各地农民朋友要不失时机抓好小麦中后期管理,确保丰产丰收。

  开春以来,我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分析今年的小麦生产形势,针对去年秋播推迟、小麦入冬后苗情长势偏弱等问题,及早安排部署,将各项管理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使苗情得到有效转化,目前小麦生产形势整体较好。相关机构近期调查数据显示,全市270.1万亩小麦,其中一类苗141万亩,占52.2%;二类苗98.3万亩,占36.4%,一、二类苗面积占比88.6%,较越冬期增加27.5%。但与去年相比,群体、分蘖仍相对偏小,生产上仍存在病虫害偏重发生趋势、部分群体偏大、麦田后期易倒伏等隐患。为此,市农业专家提出四点技术意见。

  合理施肥浇水。对于长势较弱的三类麦田,要在返青期追肥的基础上,于拔节期进行二次追肥,亩追施尿素5~8公斤,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对于二类麦田以及返青期末追肥的三类麦田,拔节末期视地力水平趁墒一亩追施尿素5~10公斤,补充土壤养分;对于地力水平较高的一类麦田,要加强肥水管理,浇好拔节水,并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公斤,促穗大粒多。在小麦生长后期,要适时浇好灌浆水,以水调肥,以肥养根,以根护叶,增加粒数,促进灌浆,提高粒重。

  科学防控病虫害。今年我市小麦中后期重大病虫害为中度偏重发生趋势,发生危害盛期在3月中旬至5月上中旬。各地要加强系统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选准对路药剂,早防早治,统防统治。农民朋友在小麦拔节前,应当对小麦纹枯病开展一次普治,可选择戊唑醇、烯唑醇等新型杀菌剂兑水喷雾,田间施药时,重点喷洒小麦基部,病情严重的麦田,隔7天再喷洒一次;对白粉病发生较重的田块,可选用三唑酮、菌晴唑、丙环唑等进行防治。对根腐病、茎基腐病发生较重的田块,可用三唑类杀菌剂喷淋或灌根;对小麦红蜘蛛,可用阿维菌素、哒螨酮、甲威盐等兑水喷雾防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小麦抽穗扬花期,农民朋友要做好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穗蚜及吸浆虫成虫的控制;对赤霉病要在抽穗扬花初期,用氰烯菌酯、咪鲜胺、多菌灵等喷雾防治,施药后3~6小时如果遇雨,要及时重喷;如果小麦穗蚜、白粉病、叶锈病等同时发生,要及时开展一喷三防,可用吡虫啉、啶虫脒、抗蚜威等加杀菌剂混合喷洒,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如果穗蚜量较大,在5月中旬还要增加一次防治。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我市近年麦田杂草危害较重,如节节麦等恶性杂草,与小麦争水、争肥、争光照、争空间,影响小麦正常生长。有一些杂草还是传染小麦病虫害的祸根,一旦传播蔓延,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特别是种子繁育田,为确保种子质量,农民朋友要抓住小麦抽穗前后的有利时机,组织力量,逐地块、逐品种做好种子繁育田杂草的人工拔除工作,并将杂草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有效开展防灾减灾。小麦生长中后期气候变化因素较多,风险较大,各地要及时制订防灾减灾预案,落实各项措施。小麦拔节以后至孕穗挑旗阶段,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冻害预案,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浇水、追施速效化肥等补救措施,促进受冻小麦尽快恢复生长;对有脱肥症状的麦田,灌浆初期要普遍开展叶面喷肥,预防小麦后期脱肥早衰;对于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存在潜在倒伏危险的地块,要加强管理,控旺促壮防倒伏。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