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全域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调结构 转动能 固优势 补短板
我市入境游市场表现不俗 一季度入境游客量同比增长55%
我市成立联合执法办公室 为全域旅游发展护航
图片新闻
相约神农山古庙会 精彩活动和优惠等着您
传递拾金不昧正能量 云台山大巴司机范传杰感动焦作
高速免费后的转型尝试
修武县培训旅游从业人员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4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结构 转动能 固优势 补短板
——焦作旅游寻求转型发展路径解析
作者:本报记者 王爱红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焦作旅游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门票经济所占比重大,旅游综合效益不高;旅游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产业融合发展不够;旅游发展冷热不均,景区景点热、市区城区冷,自然山水景观热、人文历史景观冷……焦作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出来的这些问题亟待一一破解。

  如何破题?我市旅游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以调结构、转动能、固优势、补短板为主攻路径,强力实施全域发展、融合发展、优质发展、创新发展“四大发展战略”,助力焦作旅游转型升级。

  调结构

  带动旅游全域化发展

  在历经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辉煌后,目前焦作旅游所面临的处境十分严峻:东有新乡南太行旅游异军突起,南有郑州、开封一体化发展强势来袭,西有洛阳老牌旅游劲旅,北有山西晋城虎视眈眈。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使得区域之间的竞争格外激烈,焦作旅游业面临的区域竞争态势愈发严峻。在此情形下,我市旅游收入的70%以上仍依靠门票,焦作旅游业加快转型已时不我待。

  如何调结构、促转型?实施全域发展战略,将全市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打造,这是我市明确的转型方向。

  破题首先从规划引领着手。通过规划引领,推动旅游发展从单一的点线培育向整体区域推进转变;通过规划实施,把北部南太行山区、中部平川地区、南部黄河滩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品牌营销统筹起来,用旅游廊道和精品线路把各县市、景区景点串联起来,带动焦作旅游全域化发展。

  其次,布局统领。加快构建焦作全域旅游发展“一心、四带、六节点、多园区、多特色”的空间布局,其中“一心”即中心城区,“四带”即南太行生态旅游集聚带、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南水北调生态文化休闲带、大沙河湿地文化景观带,“六节点”即6个县市。

  优化旅游空间结构,还需借助外力,打好区域合作牌。为此,我市将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和豫晋交界地区中心城市作用,加快推进“郑焦融合”“焦晋互动”“焦新济联动”等跨区域旅游合作,实现旅游资源、产品和市场的共建共享。

  转动能

  打造多样旅游新业态

  旅游业转型发展需要有效的载体。虽然我市推出了“老家莫沟”等乡村民俗游,打造了云台山航空旅游、夜游云溪谷等景区特色游,但产业融合不够使得焦作旅游业仍面临诸多尴尬:文化旅游丰富,但有说头、缺看头、少玩头;作为百年煤城,留下大量工业遗址,但工业旅游至今未叫响;农业资源丰富,但优质乡村旅游缺乏。

  如何发挥好旅游兴一业、旺百业的引擎作用?如何将我市丰富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强劲动能?我市找到的路子是实施融合发展战略,打造多样旅游产品和业态。

  做好“旅游+文化”文章。深度发掘名拳、名人、名寺、名药等历史文化资源,讲好焦作故事,传递焦作声音,增加焦作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做好“旅游+工业”文章。加强对原道清铁路市区段、原英国福公司李封煤矿、百年老街新华街、百年学府焦作矿院等近现代工业遗迹的保护开发,启动蒙牛工业园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培育多氟多、中内配等工业旅游新产品,打造工业旅游新亮点。

  做好“旅游+农业”文章。强力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形成一批具有焦作特色、知名度高的乡村旅游品牌。

  做好“旅游+康养”文章。充分挖掘太极拳、怀药等养生资源,加快推进北京同仁堂(河南)中药配方颗粒项目、七贤康养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旅游+医药”“旅游+康养”等。

  做好“旅游+体育”文章。加快市太极体育中心创建AAAA级体育旅游景区,推进南太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建设,积极承办国内外各种登山、骑行、健步走、马拉松等体育旅游赛事,打造体育旅游新平台。

  通过全市“一盘棋”,做好“旅游+”融合大文章,最终使我市市区及城区之间以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为纽带,形成焦作“怀川文化探源体验”特色旅游线路和产品;景区景点之间,云台山、青龙峡、峰林峡、青天河、丹河、神农山等以旅游廊道为纽带,形成焦作独具特色的南太行生态旅游集聚带;嘉应观、妙乐寺、陈家沟、韩园、老家莫沟、黄河湿地公园等以沿黄生态通道为纽带,形成焦作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带。

  固优势

  增强旅游产品竞争力

  过去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体验感极差,如今越来越不受待见,人们对旅游产品、环境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实现从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变,我市强力实施优质发展战略,以增强焦作优质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是开发优质产品。继续抓好精品景区建设,启动陈家沟创建AAAAA级景区以及老家莫沟、月山寺、龙源湖公园等创建AAAA级景区工作,实现景区提质增效;积极推动云台山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巩固提升云台山品牌市场影响力。大力发展精品饭店、度假型酒店、特色民宿、露营、帐篷酒店等新兴住宿业态;积极打造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体、文化主题公园、大型实景演出等品牌。加大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对影视城、生态园、龙源湖、森林公园、缝山公园等市区内的景区景点进行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南水北调文化主题公园、大沙河湿地公园等城市新景区景点建设,打造一批城市A级景区。大力发展升级版乡村旅游,做到一村一景,打造出不同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

  二是提供优质服务。继续发扬“不让一位游客在焦作受委屈”服务理念,让游客来得顺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买得安心、一切顺心,赢得持久的人气和效益。

  三是优化消费结构。积极打造特色旅游商品,提升游客购物消费比重;深入挖掘民间传统小吃,建设特色美食街区,提升游客餐饮消费比重;通过丰富旅游产品和产业,降低门票收入比重;通过推出城际公交等优惠政策,降低游客旅游交通成本。

  补短板

  提高游客旅游舒适度

  近年来,不管是“太极圣地·山水焦作”,还是云台山旅游节、焦作红叶节,焦作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客源结构有所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然而,所存在的短板不容忽视。为补齐短板,我市强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

  主要景区之间通达性较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我市旅游业短板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我市将开展旅游交通“织网”行动,着力打造“快进慢游”的旅游综合交通网。为提升我市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我市将建设市全域旅游综合集散服务中心,在新郑国际机场、郑州东高铁站设立焦作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全市青年志愿服务亭增设全域旅游咨询服务窗口,在全市各大商业银行营业厅增设旅游咨询服务网点,在全市各个高速出入口以及高速服务区规划建设或改建旅游服务中心,力争主要旅游景区、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点的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

  为让游客一部手机在手,游遍焦作、吃遍焦作、购遍焦作、看遍焦作不是梦,我市将建立智慧旅游服务系统;建立全市旅游大数据中心,更加准确地把握游客需求,更加周到地为游客服务。

  入境游市场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旅游影响力,我市入境游市场有待进一步提振。为补齐这一短板,我市将在我国主要入境游节点城市西安设立焦作旅游推广中心,依托境外太极拳武馆设立焦作旅游宣传推广中心,大力开拓韩国、台湾、东南亚及欧美旅游市场。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目标开启新征程。我市积极调结构、转动能、固优势、补短板,目的就是为了引客入焦、留客住焦、消费在焦、发展兴焦。在旅游业转型发展的道路上,焦作正蓄势扬帆,铿锵前行。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