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修武县坚持把顺应民心放在基层党建工作首位,以民心导向为统领,构建起适合基层的联系与服务群众、解决难题隐患、透明决策、民主评议四个制度闭环,叫响了“人民至上,共产党好”,实现了“对下负责”和“对上负责”的有机统一。该县各单位各部门本着党建“一盘棋”的思路,用民心导向统领基层党建各项工作,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大党建格局,实现提高党建凝聚力量、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继人民网、共产党新闻网、《河南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对该县党建六项制度进行广泛报道后,《光明日报》日前刊发通讯《河南修武:以民心导向筑牢基层堡垒》,“修武经验”再次引起关注。本报今日予以转载,敬请关注。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河南省修武县践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探索基层党建制度化新路子,用长效机制把党的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让老百姓时时刻刻感受到党员干部对人民的责任与担当,既凝聚了民心,也促进了发展。
群众有所呼,干部有所应
“过去,俺家属院的路多年失修,群众出行和孩子上学极不方便。如今,路修好了,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解决了!”修武县云台山医药公司家属院居民屈小根说。
综合整治60多条背街小巷、打通多条困扰群众多年的“卡脖子路”“断头路”、建设老年养护中心……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修武县坚持把民心作为工作导向,通过六项长效制度,使一系列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据修武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秦杰介绍,为更好地了解百姓心声,修武县建立了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工作机制,在全县范围内构建起以统战、群团组织为依托的横向网格和以各级党组织为依托的纵向网格。4400余名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每人联系15户农户或服务对象,使每名群众至少有一位党员“亲戚”。
“摸清摸透了群众的需求,关键在于解决问题。”修武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千怀贵说,对各基层党组织收集上报的难题隐患和建议,县委统一梳理汇总、登记造册,并进行任务分解,明确目标任务、具体单位和责任人、整改措施、时限要求。
修武县还注重让群众参与到政策决策当中。决策前,开门纳谏,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决策时,主动邀请党员代表、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列席会议,集中讨论,集思广益。决策后,向群众公布结果,并由相关部门答疑解惑,真正实现科学决策、阳光操作。
干部干工作,群众来评议
干部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建立基层工作群众评议制度是修武县党建的又一探索。
据修武县委副书记宋振宇介绍,每年年底,县、乡两级党委通过视频、发公开信和张榜公布等形式向基层和群众公开述职,然后由辖区群众以行政村为单位召开会议等形式,对县、乡两级党委年度工作开展集中评议。
2017年度评议工作与2016年度相比较,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整体工作评价满意率由95.08%提高到98.13%。其中,2017年度“党的建设”单项工作以98.6%的满意率,在10个单项工作评价中名列第一。
县委还把乡镇评议结果作为调整班子、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评议满意率低于50%的,对乡镇领导班子给予黄牌警告,并实行跟踪管理;评议满意率低于30%的,在全县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并视情况采取组织措施。
干群一条心,其利可断金
党员佩戴党徽、设立党员示范岗、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在修武县城乡上下和各行各业,都能看到这些实实在在的党建元素。
“新时代新征程,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发扬新的‘亮剑’精神,点燃敢于担当的激情和梦想。”焦作市委常委、修武县委书记郭鹏说,县里要办的事情很多,件件直接关系百姓。老百姓是最朴实的,也是最认真的。他们就是从身边党员的所作所为来观察党,从自身所在的小区、村庄、城镇的变化来认识党。
2015年以来,修武县通过每季度开展一次“践行民心导向、敢于担当先进”人物评选活动,通过组织考察,择优提拔重用,打破“少数人选少数人”的干部选拔机制,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决心和动力。目前,该县有39名党员当选先进人物典型。愿干事、能干事、敢干事成为修武县基层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全县启动家长“暖心工程”,组建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社会监督机制、设立服务家长基金等;启动企业家“暖心工程”,为企业家量身定制了“云台绿卡”等11项暖心“礼包”……一系列“暖心工程”的启动,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落到实处,也凝聚起更加强大的发展正能量。
光明日报记者 龚 亮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玉鹏 崔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