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学习实践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构建旅游廊道网络 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世相漫画
“共享教师”:让教育资源更平衡
有声书盗版,窃书真的不算偷?
来自亲人的举报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4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旅游廊道网络 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金贵斌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五彩斑斓的青云大道。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全域旅游是焦作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旅游廊道建设则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最佳突破口。

  一、焦作旅游廊道发展现状

  旅游廊道,是围绕某一旅游主题建立起的,能满足旅游体验需求的,包含各种旅游产业要素的线形空间。旅游廊道不仅是旅游通道,更是旅游目的地,因其观赏性、连接性、服务性的特征而具有整合旅游资源、实现全域旅游功能。

  我市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廊道,现有的仅仅是旅游交通道路,与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为:

  建设标准过低。目前,我市虽然已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兼有,高速、快速并举,纵向、横向交错”的交通网络体系,但是作为一个久负盛名的旅游大市,至今竟然没有一条贯通全市的专用旅游通道。旅游通道实际上都是客车、货车、农用车混用通道,沿途美化绿化标准普遍不高,休憩点、观景台、驿站、服务区等配套设施尤为不足。

  种类过于单一。我市的旅游通道主要以“八横十纵”的公路干线为主,干线公路规划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铁路交通仅局限于市区和部分县市城区。游客喜欢的自驾游专用道、骑行专用道、观光轻轨、健身步道等新兴体验型旅游通道基本上还没有破题。也就是说,我市的旅游通道建设还比较滞后,专用旅游通道也近乎缺失,旅游廊道更是空白。

  发展严重滞后。南太行旅游带,现在仅有一条并不是很通畅便捷的公路交通连线;黄河文化旅游带,连一条完整的交通连线都没有,所谓的沿黄路只是一条县乡小道,还仅仅修通了三分之二。从市区到各城区、各景区景点以及各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也没有一条专用旅游通道。即便是所谓的专用旅游通道(如青云大道、焦青路等),其实仍侧重于连通性,与名副其实的旅游廊道相去甚远。

  二、焦作旅游廊道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缺乏融合发展意识。长期以来,焦作的旅游和交通各自处于封闭的自循环发展状态,虽然都有长足发展,但彼此之间不太相干,没有形成互动互利、共建共享局面。

  土地要素制约较大。我市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且不说中部的平川地区,就连北部的山区和南部的滩区差不多都划成了基本农田,要搞建设很难过土地这一关。而这些区域恰恰都是旅游资源富集区,旅游开发急需用地,尤其是旅游廊道建设。

  资金难题非常突出。旅游廊道建设投资巨大,但此类项目往往很难向上争取资金,或者只能争取少量补助资金,主要靠地方财政投入或采取PPP模式,而地方财政目前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这是制约我市旅游廊道建设的一大瓶颈。

  三、焦作加快旅游廊道建设的基础和优势

  虽然我市旅游廊道建设发展滞后,但从要素、条件、基础等方面看,仍有较大发展优势。

  完善的交通网络是建设旅游廊道的基础。我市已形成“八横十纵”的公路干线交通网络,郑焦晋高速公路、新焦济高速公路、济洛高速公路、焦温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地方高速公路与国家干线高速公路连通,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二级”“村村通硬化路”。境内有焦枝、焦太、焦新、月侯、郑焦城际高铁五条铁路线。对这些已完成或正在规划实施的交通路网,加以包装完善、美化绿化,增加旅游配套设施和廊道功能,即可以最小投入将一般的交通路网升级为旅游廊道。

  我市的地理环境具有发展旅游廊道的先天优势。我市北有太行山脉,城市有南水北调运河、大沙河,南有黄河滩区,可以说线路观光资源迷人,山花烂漫可供观赏,沿山红叶使人沉醉,黄河湿地流连忘返,这些上天赋予的资源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经过规划建设可以成为线形旅游目的地。

  发达的旅游资源是旅游廊道建设的关键。我市拥有3家AAAAA景区、4家AAAA景区,还有众多A级景区和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而且云台山景区、太极拳发源地蜚声海内外,不但有资源可供旅游廊道整合,更因云台山、太极拳的品牌催生我市旅游廊道品牌。

  四、国内外旅游廊道建设参考案例

  自驾车旅游廊道。美国蓝岭旅游廊道(风景道),位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地区的中部地区,以全长755公里的蓝岭风景道为轴线,旅游经济产业覆盖风景道沿线及周边百余县市,每年有超过2000万名的游客来此游览,旅游收入超过20亿美元。蓝岭风景道沿线以自驾车旅游为主要旅游产品,以此带动周边地区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节庆旅游、徒步、摄影、漂流等游憩活动的发展,并形成不同规模的乡村客栈、葡萄酒庄园、特色餐饮、旅游购物、户外装备商店等旅游相关产业集群。

  观光型旅游廊道。美国加州1号公路,位于洛杉矶以北、旧金山以南,是非常出名的景观公路,弯弯曲曲地沿着太平洋直达旧金山,全长1000公里。这里由于不是主干道,车流少,景色优美,在沿途景色优美的地段,很人性化地设计了许多凸出来的黄土路,以供车辆停靠,欣赏景色。沐浴着加州的阳光,吹着美国西岸的海风,听着太平洋拍打沿岸的声音,就像梦境一般美妙,这就是加州1号公路的魅力,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称它为一生必去的50个地方之一。

  资源整合型旅游廊道。中国66号公路,即著名的草原天路,西起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城南侧的野狐岭,东至崇礼县桦皮岭处,全长132.7公里,公路沿线蜿蜒曲折、河流山峦、沟壑纵深、草甸牛羊、景观奇峻,展现出一幅百里坝头风景画卷,分布着古长城遗址、桦皮岭、野狐岭、张北草原等众多人文、生态和地质旅游资源,是中国大陆十大最美丽公路之一。

  快慢综合型旅游廊道。贵州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是全国首条服务完善的快慢综合交通旅游廊道,快行主线机动车道宽8.5米,慢行系统自行车道宽3.5米,长度约154公里。其中,自行车道由红色聚氨酯材料铺装,具有较大摩擦系数,保障骑行安全。全线还建有12座驿站、23个观景台和休憩点。这条旅游廊道将沿线丹霞、幽谷、瀑布、桫椤、竹海等自然美景串联为一体,将国酒文化、盐运文化、古镇文化、考古文化和巴国文化等人文景观融合为一体。

  五、加快焦作旅游廊道建设的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由市交通局牵头、旅游局密切配合,聘请国内顶级专家团队,整体谋划焦作旅游廊道建设蓝图,做好廊道建设规划工作,千方百计将各种旅游廊道像串珍珠项链一样把全市所有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访问点串联起来,并对资源进行全域性深度整合,真正形成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实施重点突破。我市旅游廊道建设要集中力量围绕“两带一路”做文章,重点打造三大旅游廊道:一是南太行生态旅游廊道。按照“航空、公路、铁路、骑行道、健身步道”并举的思路,打造焦作南太行立体式旅游廊道。打造航空旅游廊道。利用云台山通用机场项目,开发焦作南太行航空体验观光廊道,填补我市航空旅游产品空白。打造公路旅游廊道。积极推进已批复的南太行S230快速公路和南太行高速公路项目,力争将S230快速公路建成焦作首条标准化旅游廊道,沿途配套建设驿站、观景台和休憩点等。打造铁路旅游廊道。加快推进焦作—辉县—林州南太行旅游铁路专线项目,规划建设焦作南太行观光轻轨项目。打造慢行旅游廊道。参照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做法,与S230快速公路并行修一条高标准骑行绿道,形成一条快慢综合旅游廊道。积极推进焦作南太行森林步道项目,形成新的慢行旅游廊道。二是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实施“三线五桥”工程,第一条线就是规划建设沿黄高速公路,由西向东串接二广、焦唐、焦平、郑云等高速公路。第二条线将现有的王园路打通并改造成为沿黄自驾游旅游廊道,使沿黄一带的主要景区景点初步连为一线,同时与黄河对岸实现融合。第三条线是将黄河北大堤建成贯通武陟、温县、孟州的骑行绿道,并与南太行骑行绿道相连通,形成焦作骑行绿道环线。规划建设G234焦作黄河大桥、G207孟州至偃师黄河公路大桥、武陟詹店黄河大桥、东海大道南延黄河大桥、焦温快速通道南延黄河大桥,通过“五桥”力促郑焦融合。三是覃怀文化体验探源旅游廊道。通过对现有路网进行整合、改造和贯通,形成焦作市区通往各县市城区、各景区景点、各旅游访问点的旅游快速专用通道。

  强化工作统筹。我市旅游廊道建设欠账多、任务重、投资大、时间紧,而全市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毕竟有限,所以应由市里整体规划、统一安排、统筹建设,各相关县(市)区密切配合、共建共享,做到全市上下一盘棋,千方百计优化整合全市旅游廊道资源,使焦作南太行、黄河生态文化、覃怀文化体验探源等旅游廊道彼此贯通、连通,形成合理的旅游廊道环线,真正实现焦作旅游资源全域大整合、产业全域大发展格局。

  (作者单位:焦作市旅游局)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