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博爱县委组织部获悉,截至4月9日,该县205个村(社区)已推选产生185位党组织书记。
从成为候选人到正式接棒上任,这185名村干部所经历的晋级过程,就像在赶赴一场场层层把关、严肃紧张的考试。
选能人、强阵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所在。如何让百姓信任的“致富能人”进入“党建堡垒”,成为致富带头人,是博爱县本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最大愿景。
余爱礼是该县清化镇街道南朱营村新任党组织书记。今年3月初,经过博爱县委组织部三番两次的筛选后,他被纳入南朱营村新一届“两委”班子候选人后备人选。与他同时成为该县村(社区)“两委”班子候选人后备人选的还有124人。自从成为后备人选,余爱礼便努力尝试从村里一个跑运输的“致富能人”,变成全村的“致富带头人”。
根据博爱县委组织部的统一要求,余爱礼要认真思考、回答,并向村民们郑重承诺三件事:一是不走旁门左道,靠实力赢得选票;二是任期内要实施一些创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三是如果预期目标未实现,要写一份《辞职承诺书》。
南朱营村是省级贫困村,谁能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谁就是这个村的“主心骨”。余爱礼明白这个道理,这也是群众代表、党员、村委成员在推荐新任党组织书记时的“硬指标”。
3月26日,南朱营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正式开始。余爱礼向村民们承诺,任期内,他将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以党建促发展,改变以往工作中党员不主动、村务不公开等现象,积极招商引资,并利用省级扶贫资金,流转村内200余亩土地,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村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依托集体经济摆脱困境。
最终,余爱礼当选南朱营村党组织书记。然而,正当他想松松劲儿时,清化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乔根友、党工委副书记李冬梅先后与他约谈,谈话内容是他上任后“如何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如何利用省级扶贫资金壮大集体经济”。
“流转土地涉及哪些村民,这些村民是否愿意流转土地,党员干部能否带头流转土地,南朱营村目前的基层党建情况是否会影响脱贫项目落地”,当乔根友抛出一系列问题时,余爱礼刚刚有点放松的心又悬了起来。
事实上,乔根友以这种形式与新任村党组织书记谈话也是第一次。为此,在与余爱礼约谈的前夜,他也紧张得整夜未眠。
“2+1”谈话,是博爱县本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亮点举措。它是指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与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谈“如何落实党建主体责任”;纪(工)委书记与村(社区)新任党组织书记谈“如何当执行纪律的模范”;根据各村情况,由分管领导与村(社区)新任党组织书记谈“如何稳定村情,助推集体经济向前发展”。
据了解,目前,博爱县已对新上任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进行了“2+1”谈话。
3月30日,该县磨头镇党委书记宋飞鸿与辖区新当选的34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谈话。他说,作为一名村党组织书记,要懂规矩、守纪律,做好人、尽好责,争先进、当标兵,上级部门将对其工作严要求、零容忍,抓典型、儆效尤。
宋飞鸿一席话讲完,新任村党组织书记最大的感受是,竞选时对村民的承诺不能是“空头支票”,否则上级党委、群众代表可让其“能上能下”。
刚刚上任才几天的磨头镇王堡村党组织书记朱良已着手将村内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建造35个大棚养“白玉蜗牛”;磨头镇东南村新任党组织书记马小涛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为村里建设文化大院,美化村内环境,解决“垃圾围村”问题。
任前“过过堂”,任后“加加压”,博爱县通过创新提升本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切实将一批百姓信得过的“致富能人”选进“党建堡垒”,也为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