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国利
工业是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撑,是我市实体经济的骨架,也是我市转型发展的主战场。
在焦作经济的成长过程中,工业是抹不去的荣光。工业兴则焦作兴,工业强则焦作强。实现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目标,靠的是工业;创造焦作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靠的是工业。
龙蟒佰利联去年营业收入102.58亿元,同比增长148.03%;实现利润30.55亿元,同比增长465.26%。蒙牛乳业入驻焦作以来,依托乳制品生产主业,加快发展,形成了乳制品产业集群。多氟多致力技术创新,从生产电池材料到生产电池产品再到发展电池产业,从生产电动部件到生产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占领市场主导地位……
今天,与佰利联、蒙牛、多氟多一样,我市一批志存高远的工业企业正奋进在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征程上。
记者日前随市工信委主任王家鹏,对全市工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中,王家鹏深入企业,紧扣总量、增速、规模、效益等层面,认真分析工业经济的优势和短板,旨在找定位、明方向,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献计献策,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坚持培育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一起抓,以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引领,以十大特色产业集群为抓手,主要指标位次大幅前移,已率先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可谓亮点纷呈:主要指标位次大幅前移,去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9.0%,居全省第二位,比上年前移11位;骨干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去年前11个月10家百亿级企业培育对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2.5亿元,同比增长39.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5.3个百分点;主导产业进一步突出,去年全市制造业十大产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0.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73.4%,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9个百分点;四大优势产业、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8%和16.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3.5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去年全市工业投资1569.85亿元,占全省工业投资总额的8.2%,总投资249亿元的十大重点工业项目开工8个,当年完成投资25.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5%;质量效益明显改善,去年全口径工业税收累计完成60.7亿元,同比增长13%,工业税收占全社会税收的40%,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达67%。
新常态是困难期,也是机遇期、分化期,关键看是否对大势把握得准、思路梳理得清、转型谋划得好、动力转换得快。
——产业基础较好。焦作因煤而兴、以矿起家。经过60余年的发展,我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已经建成多门类经济综合发展的新型工业城市雏形。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44家,比上年新增127家,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5.6%,数量居全省第八位。
——发展门类齐全。全部41个工业门类中,我市拥有38个行业大类,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工、食品工业、有色金属、轻工纺织六大传统优势产业,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四大战略新兴产业。
——行业优势突出。目前,我市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工业产品有9个,在行业内排名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产品有11个,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产品有26个,在全省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的有10个,很多企业成长为行业标杆。
——集群优势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有11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2家。2017年前11个月,我市制造业十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7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1.3%,同比增长16%,形成了1个超千亿级、3个超500亿级和3个超200亿级的产业集群。
——资本市场活跃。我市工业企业中有上市公司7家,居全省第三位;新三板挂牌企业23家,居全省第五位;四板挂牌企业351家,居全省第二位。2015年以来,我市平均每年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均超过100亿元,居全省第二位。
然而,在焦作工业经济不断成长的同时,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暴露和显现。
——我市的传统工业多数居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传统产业占整个工业经济的67%左右,重工业和轻工业比例为64.5:35.5,传统产业占比达67%;高耗能企业388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的30%,不少产品“粗、低、重、耗”,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
——质量效益不高。2017年前11个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利润364.8亿元,总量居全省第四位;同比增长10.3%,增速居全省第9位。累计实现利税454亿元,居全省第五位,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利税率8%。2017年,我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569.85亿元,占全省工业投资总额的8.2%,而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却只有4.3%。
——创新能力不强。2017年,我市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到0.6%。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创新平台较为缺乏。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有效机制尚未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企业创新投入动力不足,普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
——龙头带动不够。“星星多、月亮少,没有太阳”是我市工业企业的写照。从全省百强企业看,我市仅有4家,排在前50名的企业仅有1家(风神轮胎),居第四十二位。我市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仅有2家,超50亿元企业只有12家。
——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6.4%,焦作的新兴工业“小荷才露尖尖角”,虽然前景无限广阔,却依然稚嫩,远未长成“参天大树”……
立足对当前形势的科学研判,把工业发展现存的优势,转化为推动工业强市战略的良好态势。王家鹏说,焦作转型发展的路径明晰,多点发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大力培育新动能,持续开展转型攻坚,用加法调结构,用减法去产能,加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焦作工业转型发展的发力点,就是以全面创新为突破,积极培育新动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全面推进制造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支撑,以万众创新为基础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催生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科技信息平台、技术转移平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成果的引进吸收和推广应用,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工业物联网、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步伐。
以“一去三改”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动能。2018年,在去年化解66万吨的基础上,再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20万吨;坚持以绿色标准为引领,以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污染源管控为抓手,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竞争力;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创建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开发一批标志性新产品,推动产业高端化、终端化、高效益发展;全面实施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食品工业转型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推动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实现我市由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大市向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和新型材料强市转变。
加速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促进结构优化。坚持高端化、终端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逐步提高新兴产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研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路径和产能布局,分行业制定发展图谱;积极构建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体系,研究出台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实现工业强市要向项目要发展动力。以十大项目建设为重点,持续扩大工业投资,以项目促增量,以增量促转型;以大企业集团培育为抓手,延长产业链条,培育龙头型、领军型企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鼓励我市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引导我市企业开展跨区、跨境并购,特别是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兼并收购优质企业,直接获取国际先进的技术、人才、管理、市场、品牌等,实现跨越发展。同时,也鼓励市外企业特别是国内500强、全球500强参与我市企业的兼并重组。
建立正向激励和倒逼机制,加快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步伐,大力推动城区工业企业“退城入园”、“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到2020年末,在全省率先完成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实现城区发展转型。
按照“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挂牌)”的发展路径,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带动提升我市中小微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强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我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提高集聚服务资源的能力,完善服务功能;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推动我市中小企业整体发展。
实施“三品”工程。开展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行动,实施“标准引领”工程,开展“质量标杆进百企”活动,以“三对标四提高”为重点,实施“标准化+制造业”行动,培育一批中国质量奖企业、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和省政府质量奖企业。实施“三名”(名企名品名家)工程,创建工业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培育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家。
时移世易,理自然也。产业体系完善、产品门类齐全、技术基础较好、配套能力较强……当下,焦作工业已具备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只要我们有自信、勇担当、肯实干,假以时日,定能谱写出建设富裕焦作更加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