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付凯明)今年年初以来,示范区以七项工作为重点,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突出规划引领。该区结合我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配合市里编制好大沙河北部沿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今年9月底前,阳庙镇、苏家作乡、宁郭镇、文昌街道将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推进重点项目。在市建项目上,该区对涉及辖区的黑臭水体治理、大沙河生态治理、中原路建设、G207建设、东海大道建设等项目,严格按照市定节点,全力以赴推进征地拆迁、用地交付等工作。在区定项目上,该区全年计划新增城市道路12公里以上、绿色廊道61.2公里;加快恒大二期、碧桂园城市综合体等在建项目进度,启动绿地集团沙河南北岸综合开发项目,推动亮点地块早成规模、早出形象。
狠抓“城市双修”。该区在生态修复方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确保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设更多的生态绿地,努力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在城市修补方面,加强绿化带以及线杆、道路隔离带、信号指示灯等“城市家具”的动态化管理,打算完成2条背街小巷、1个以上示范街区的整改工作和3条以上主干道沿线标识景观的规划建设、1条以上主干道的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尽快打通神州路等一批“断头路”。
严格城市管理。该区将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建设3条以上“文明交通严管示范街”。推进市容卫生整治,主次干道完成占道经营和户外广告集中整治任务,完成达标街区3条以上。加强环卫设施建设,新建垃圾中转站及连体公厕2座;对数字化城管监控中心进行升级改造;落实河长制、路长制,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强力推进污染攻坚,推动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推进产城融合。在郑焦深度融合中展现示范区担当。该区围绕市里构筑“一枢纽、一新城、三平台、三基地”发展格局的要求,抓住郑焦深度融合上升为省级战略的机遇,以创建省内一流国家高新区、纳入郑洛新自创区辐射区为目标,发挥焦作国家高新区优势,与郑州高新区加强合作,推动战略合作协议各项内容顺利落实。加快“三园”建设,腾云电商产业园二期办公区和智能制造区今年年底前将投入使用;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后续整体工程将全面开工建设;科技总部新城将立足打造楼宇经济品牌高地,再引进一批总部型科技企业,不断扩大总部经济规模效应。
推动乡村振兴。该区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扎实推进“五大提升行动”:一是开展美丽乡村“设星定级、评星晋级”活动。高标准打造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成61.5公里的乡村燃气管网、10公里的乡村道路,区财政再投资2000余万元完善农村的安全饮水、农田水利、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空心村”服务、管理与改造,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强化新建农房规划管控。进一步运行好垃圾收集运输体系,确保达到省级验收标准。加快村镇污水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前期工作进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20个村的建设任务。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早日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四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继续落实好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农村养老补贴等制度。五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标改造59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打造6个“百姓文化超市”示范点;各村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一约四会”建设覆盖率在80%以上;30%以上的村创建区级以上文明村。
强化用地支撑。该区加大土地收储力度,重点配合抓好大沙河、新河以及中原路、东海大道两侧土地收储;认真做好市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区重点项目的土地供应和征迁工作,保障美丽乡村建设土地供给;加快推进存量用地开发和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清理;强化依法依规用地意识,集中时间扎实开展春季土地违法清零行动,确保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