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本土作家讲好本土故事
当过兵,一辈子都要扛起使命
图片新闻
公益微电影纪录片 《戏迷姬文印》开拍
沁阳药王庙:繁华落尽盼新生
焦作画家刘建国徐州办个展
我市非遗项目 参加洛阳牡丹文化节演出
焦作百姓文化超市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4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本土作家讲好本土故事
——我市知名编剧暗香谈本土影视文化创作
作者: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暗香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①
  ②
 
   

  4月4日,56集电视连续剧《那年小米正芬芳》在博爱开机。这部以博爱历史文化为背景,反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原大地变化的一部“重头戏”,让我市博爱籍知名作家、编剧暗香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暗香何许人也?或许你并不了解,但如果你看过《盛宴》《冲出迷雾》《爱我,你别走》等收视率曾一路飘红的电视剧,你便接触到了这位从我市博爱县走出去的知名女编剧。

  十余年来,由暗香创作的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热播影视剧,暗香也随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创作突破,被视为焦作文学界的一缕幽幽暗香。

  《那年小米正芬芳》是暗香创作路上的又一次突破。在这部剧中,处处充满着“焦作文化元素”。

  《那年小米正芬芳》所演绎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怀州”大地,是以“怀州”粮食改革为背景,讲述了新老两代粮食人为给百姓一个“放心厨房”,谨守粮食人的底线,同食品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作斗争的故事。

  在该剧中,豫剧、怀邦表演,“干啥哩”“风荡荡”“主贵”等焦作方言,月山寺、青天河景区等地,这些“焦作文化元素”都将会呈现在观众面前。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在语言、美食、民俗等方面演绎“焦作文化元素”,曾在河南洛阳从武多年的导演习辛担任该剧导演,来自河南郑州的知名女演员海陆担任该剧女一号。

  由此可见,我们所期待的《那年小米正芬芳》是一部由本土作家暗香“修饰”过了的本土故事。

  本土作家讲好本土故事,本土故事需要本土作家深挖细掘,这在暗香心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暗香从博爱粮站下岗。下岗后,以文养家,是她面对现实生活的首要选择。于是,她日夜伏案,殚精竭虑地创作了《闷骚》《爱我,你别走》等一批迎合市场的文学作品,后都被改编为热播影视剧。这些作品让暗香收获了成功,让她实现了由“下岗女工”到知名作家、编剧的华丽转身。

  《那年小米正芬芳》是暗香叙写家乡故事中的一部佳作,却并不是第一部作品。2015年,由暗香创作的文学作品《瓷惑》获“梁冰文学奖”,目前《瓷惑》已被改编成影视剧,正由南京电视台负责筹拍。《瓷惑》的创作是以我市优秀传统手工艺代表——绞胎瓷技艺的恢复、研发、传承为背景完成的。为使创作更接地气,暗香曾多次在“瓷都”——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写蹲点日记。

  《王快乐成长记》同样是一部有着“焦作文化元素”的文学作品,目前也已被改编成32集电视连续剧。该作品是以博爱电商发展为背景,讲述了一位青年大学生依托电商发展,致富乡里的故事。创作这部作品暗香花了3年时间,期间,她曾多次来到博爱县寨豁乡靳家岭村、修武县云台山镇一斗水村,深入实地考察创作。

  从《瓷惑》到《王快乐成长记》,再到《那年小米正芬芳》,暗香欲将焦作本土故事领向更高更大的平台。

  借船出海,推动更多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这是焦作文化产业的实际需求。无疑,依托影视文化创作,将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推至高点,展现焦作文化魅力,是一条宽阔路径。然而,创作一部能够反映焦作文化高水准的影视作品却是难上加难。

  为此,有着丰富影视文化创作经验的暗香表示,打造高水准的地方文化影视作品,需要一支高水准的影视创作团队,而我市在这方面显然力道不足。这需要政府加大文化产业投入,重视文化产业队伍的培养,挖掘本土影视文化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不仅‘外来和尚’会念经,因为了解本土文化,‘本地和尚’照样也能念经。”暗香说。

  此时,《那年小米正芬芳》在博爱拍摄正酣,博爱是该剧的拍摄主场。作为联合摄制单位,博爱县委宣传部为该剧的顺利开拍做了大量工作,其背后也是在试探影视文化可能为博爱县文化产业带来“蝴蝶效应”。

  图①、②为《那年小米正芬芳》拍摄现场。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