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军)4月11日,在洛阳市周王城广场举行的第36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欢歌·广场文化月”非遗专场演出上,我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蝴蝶镲锣鼓”应邀参加了演出。
演出现场,来自我市温县余村“蝴蝶镲锣鼓”队58名身着古代戎装的队员,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极具焦作传统特色的表演,获得阵阵掌声。据了解,“蝴蝶镲锣鼓”源于温县余村,是宋朝余村先人创编的庆贺鼓乐,迄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历经沧桑,代代传承。余村鼓乐艺人在原鼓乐击打的基础上,除强化原有听觉效果,还大胆创新、巧妙构思将镲柄系在手背,使其在演奏拍打时,不但能够发声,还呈现出了美妙绝伦的视觉效果,镲随手舞,声声翻花,似蝴蝶飞舞,故得名“蝴蝶镲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