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贾定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城市化进程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事关人民生活,事关发展大局。如今,距离全市“四城联创”誓师大会召开已经过去半个多月,我市相关单位和城区党委、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行动是否迅速?效果是否明显?昨日,市“四城联创”指挥部基础设施督导组对解放区、山阳区、马村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行了暗访。
督导组一行5人先后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竹林路、世纪路,山阳区的中原路、焦东路,马村区的文昌路,解放区的朝阳路等10余条城区主次干道及附近广场、游园等处进行暗访,主要检查内容包含城区主次干道的提升改造,环卫设施、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广告门头匾牌治理,广场、游园、园林绿化,沿街建筑外立面综合整治,道路名牌、各种标志牌规范等工作。
暗访中,督导组成员严格对照创建标准和要求,对每个点位进行实地考核,逐项进行打分,将存在问题用文字和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暗访结束后,督导组根据实际内容建立相关台账,并依据整改工作量大小,提出整改时间。“对于今天暗访查找出的所有问题,督导组将进行跟踪督导,如果在限定时间内未按照要求整改到位,我们会将存在问题在媒体上进行曝光。”该督导组组长郭勇告诉记者。
一上午的时间,督导组通过实地检查,现场了解,共督导点位18个,提出整改要求20余条。从总体情况看,部分点位如山阳区在山阳路的外墙立面综合整治效果明显,市城管局在门头匾牌治理上行动迅速,但还存在有些单位行动迟缓,没有掀起创建高潮,创建氛围不浓;城区一些道路两侧黄土裸露,有建筑垃圾堆积现象;部分游园广场无健身器材、地面破损、保洁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存在问题,督导组希望有关部门负责人要树立高标一流的工作理念,统筹规划,以点带面,加强督导,以职责明晰、全员上阵、强势推进的工作态势,迅速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全市“四城联创”工作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