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记者从全国、省市业务部门病虫情通报中了解到,今年,小麦赤霉病呈大流行态势。目前我市小麦已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田间菌源充足,小麦生育期和降水时段相吻合,是小麦赤霉病侵染发生和防控的关键时期,各地要迅速行动起来,切实抓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暴发性、流行性病害,其发生蔓延与小麦抽穗扬花期连续降雨和田间湿度有直接关系。当病菌侵害穗轴或穗颈时,被害处以上小穗枯死,导致小麦严重减产。一般损失两三成,严重的造成绝收。因其病粒含有毒素不能食用,对小麦商品价值影响甚大,是影响我市小麦生产的重大病害。
特别需要提醒农民朋友的是,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可预防、可控制、不可治的严重病害,多发病于抽穗杨花期。当前我市虽然未发生这种病害,但由于小麦田间群体大,加上近期雨水多,田间小气候非常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存在着有偏重流行的风险,万不可掉以轻心。
针对当前我市防控小麦赤霉病的严峻形势,市政府、市农业局高度重视,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小麦中后期监测工作的紧急通知》的明传电报,并先后印发了《加强小麦病虫情监测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和《焦作市2018年小麦中后期重大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等文件,及早安排了小麦赤霉病的监测防控工作。4月12日我市又下发了《关于转发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小麦赤霉病研判和预防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明传电报,要求各地加强小麦病虫的监测和防控。
为了全力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工作,市各级农业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市农业局植保站组织召开了6县(市)植保站长、测报专家参加的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研判专题会议,经过专家充分分析会商,预测今年我市小麦赤霉病有偏重流行的风险。截至4月17日,各县(市)先后召开防治工作会议21次,防治现场会37次,通过媒体宣传83次;各县(市)植保部门相继发布小麦赤霉病预警情报32期,技术培训8.8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6.7万份。在农资准备和资金上,我市已备对路农药39吨,市政府已投入资金25万元。
如何抓好下一步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工作?市农业局植保站副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张玉华提醒各地和农民朋友要把握三个重点:认清当前严峻形势,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与小麦生育期,强化小麦赤霉病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准确发布防控预警信息,指导群众及早准备开展预防;强化技术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调动群众进行防控的积极性;根据本地实际,督导各县(市)建立防治示范区,以指导或引导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充分发挥大型植保机械在防治中的作用,有效推进统防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