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西湖大学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会上,西湖大学第一届董事会正式成立,由韩启德等21位代表组成,荣誉主席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担任,主席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校董会选举施一公为西湖大学首任校长。这标志着,本月初获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设立的西湖大学,进入实质办学阶段。
教育学家熊丙奇认为,施一公在担任校长期间,不宜再从事学术研究,更不宜用行政权力干预教育和学术决策。这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目的是避免举办权、办学权、行政权、教育权、学术权不分,给教师最大的治学自由。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无价宝之8521:西湖大学开创我国高校教育之先河,借鉴国外经验,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我以为,只要该校管理团队精诚团结,加强分工协作,给教师最大的治学自由,就一定能结出丰硕成果。
@魏宝的博客:先贤云:术业有专攻。校长不教学、不搞科研,方可一心一意做好校长之工作,这是建现代一流大学的要求。
@春州芳甸: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一所大学只要教学理念对路,校长不任教同样可以创造教育奇迹。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作为管理者,只管引领方向便可。
@工程师-作家-湖南大学讲师张闻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校长应该是学校的宏观管理者,掌控全局便可,不宜在小事上分散过多的精力,像教学之类的工作,交给分管副校长落实就可以了。
@贵贵的蒲公英:大学校长的职责是做好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掘教师在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的潜力,全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本人教不教学并不重要。
@风景城赏风景:大学校长能力用在讲学上,只有单学科成绩一枝独秀;能力放在治校上,可让全校教学成果百花齐放。校长不教学,专心搞管理,利大于弊。
@美丽武陟:梁思成先生曾言:有所专而又多能,精于一而又博学。如果施一公先生有能力既当好校长,又当好学者,为何不可以教学呢?学者型校长、科研型校长、管理型校长并非不可以集于一身,这不是单选题。
【下期话题】
孝心是一根绳
《扬子晚报》4月22日报道,家在成都的蔡玉俊今年52岁,是一家电脑城的送货员,每天骑着电动自行车穿梭在成都的大街小巷,车后座上还有他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性痴呆)的92岁的老母亲。为了防止母亲摔下,他细心地将母亲“绑”在身后。
蔡玉俊的母亲7年前开始出现记忆障碍,慢慢变得不认识身边的人,散步时找不到回家的路,现在连上厕所也需要有人帮助。蔡玉俊和妻子都要上班,将老母亲一个人丢在家中很不放心,不得已,他只好用一根麻绳将母亲“绑”在自己的身后,带母亲一起上班。对此,你怎么看?
蔡玉俊骑着电动自行车,将母亲“绑”在自己身后,穿梭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本报资料图片)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