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抢注为餐厅商标14年后,“皮皮鲁”终于回到了“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名下。前不久,郑渊洁收到书面文件,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河南郑州一家餐厅抢注的“皮皮鲁”商标无效。这是郑渊洁通过维权要回来的第一个“皮皮鲁”。
“皮皮鲁”诞生于1981年,是郑渊洁童话《皮皮鲁和鲁西西》中的虚拟人物形象,被称为郑渊洁童话中最酷的男一号,曾陪伴很多80后度过童年。2004年,郑州一家餐厅将“皮皮鲁”抢注为商标后,很多消费者都以为该餐厅与郑渊洁本人有关联。为此,郑渊洁想了很多办法,希望要回这个“皮皮鲁”。
2017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指出“对于著作权保护期限内的作品,如果作品名称、作品中的角色名称等具有较高知名度,将其作为商标使用在相关商品上容易导致相关公众误认为其经过权利人的许可或者与权利人存在特定联系,当事人以此主张构成在先权益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当年2月,郑渊洁向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递交申请,最终成功要回了自己的“皮皮鲁”。
郑渊洁要回“皮皮鲁”,首先得益于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它首次明确著作权人对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申请商标拥有在先权益,有效保护了原创知识产权。同时,郑渊洁本人积极维权也至关重要,民事案件的原则是“民不举,官不究”,倘若作者不站出来主张在先权益,有关部门就无法裁决商标无效。
法律专家指出,原创者对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申请商标保护,一般分为主动保护和被动保护两种途径。主动保护,就是将某个商标下的45个类别全部注册。但这样做成本太高,更现实可行的是被动保护,即原创者随时关注是否有人抢注,如果有,就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在这方面,国外一些企业的维权意识很值得学习。美国迪士尼公司素有“版权狂魔”的称号,用该公司新闻发言人欧文·奥肯的话说,他们总是在打官司。“万磁王”是迪士尼公司旗下著名反派动漫角色。去年,我国某档音乐选秀节目中,一名人气选手以“万磁王”自居进行商业活动,迪士尼公司立即作出强烈反应,当事人和涉事企业很快便停止了侵权行动。
最高法明确文学作品角色商标在先权益的司法解释出台一年有余,终于有了郑渊洁要回“皮皮鲁”这一成功案例。有人说:“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郑渊洁要回“皮皮鲁”带了一个好头,是一个好的开始,保护知识产权,除了完善相关法律外,更需要知识产权所有人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