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昨日,记者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4月下旬以来,我市部分地区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明显上升,聚集性病例增加,我市已经进入本年度手足口病疫情高发期。市疾控中心提醒,儿童家长和托幼机构应加强防范。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该病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近年来,手足口病一直是我市法定传染病中报告病例最多的疾病之一。近段时间,我市部分医院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较前期明显增多,个别幼儿园的一些班级还因为发生手足口病而停课。
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科长任东说:“从我市的疫情监测情况看,目前我市已经进入本年度手足口病疫情高发期,但今年我市手足口病的总体发病水平低于去年同期和历史平均发病水平。根据我市历年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市疾控中心对我市今年的手足口病疫情进行了分析研判,预计5月份达到疫情高峰,高发期将持续至6~7月份。”
任东告诉记者,从市疾控中心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情况看,目前我市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优势血清型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EV71型肠道病毒所占比例较低。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市卫生计生委和疾控中心要求各地根据本地疫情形势,及时启动疫情周分析,重点做好聚集性疫情的监视和处置工作。
托幼机构是儿童密集场所,极易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随着疫情高发期的到来,托幼机构出现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目前,我市各级疾控机构都强化了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分析,将根据疫情发展变化,适时开展疫情周分析,密切监测聚集性疫情,开展病原学监测,及时掌握手足口病病原学变化趋势,作好疫情分析研判。
据介绍,近年来,我市各级疾控部门与教育部门已经积累了一套科学、规范的防控经验和办法。目前,我市各级疾控部门都将手足口病的防控作为当前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之一,与教育部门分工协作,建立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组织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下一步,各级疾控部门将重点监控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发生情况,指导托幼机构落实晨检、午检、缺课登记和卫生消毒等制度,及时有效处置聚集病例,严防暴发疫情的发生。
“预防手足口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任东说,托幼机构要严格落实晨检工作,注意观察儿童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幼儿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应及时通知家长送医院就医,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经常保持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良好通风,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品定期进行清洗消毒;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衣物、床上用品可置于阳光下暴晒。此外,班级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要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通过评估确定是否停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