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巧读呢?
创设环境,点亮学生阅读的心灯
学生的心灵是一张白纸,需要老师给他们涂上色彩。要想让学生喜欢阅读,就必须先给他们创设一个阅读环境。首先要布置教室,感官引领。发动班干部带领同学搜集读书名言,并推选班里写字好的同学书写出来,贴在教室的各个地方;发动学生在教室内建立图书角,并以小组为单位,推行图书共享模式。其次,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阅读的益处。
师生共读,引领学生阅读的方向
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和精神需要,最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才能给予学生最贴切地指导,才能把阅读落到实处。同时,在学生读一本书之前,要向他们介绍这本书的特点,并在学生读完每一本书后,及时召开读书会。此外,要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品味经典的魅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回归课本,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文是最好的阅读材料。所以,要注重发挥教材的作用,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 一是整体感知谈体会。整体感知能让学生很快把握课文思路,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二是斟词酌句学欣赏。要经常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精彩段落,教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感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水平。
举行活动,检验学生阅读的效果
播种是为了收获,举行活动是检验阅读效果的最佳手段。适时的比赛既能检验学生的阅读情况,又能不断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例如,定期举行朗读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发掘和培养写作苗子。此外,要引导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只有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他们才会浸润在书香中,既开阔了视野,又丰富了知识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