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行走在温县,无论是机关单位、企业商场,还是街角游园、乡村路边,随处可见“听党话、跟党走”的党建标志,处处能感受到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走进乡村农村便民服务中心,群众只需跑一趟,就能办齐手续事宜。这仅是温县创新党建文化载体,以党旗凝聚民心、以党建引领发展的一个小场景。
近年来,该县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夯实基层基础,让红色元素“亮”起来、红色基因“活”起来、红色平台“动”起来、红色生态“扬”起来,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基层党员群众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红色元素“亮”起来 党建阵地上档升级
“天一落黑,大家就来到‘听党话、跟党走’的党建标志牌下,有的练太极拳,有的跳广场舞。白天来办事,晚上来健身,党员服务中心就是俺村老百姓温馨的家。”该县赵堡镇陈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陈景元说。
去年以来,该县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服务群众为落脚点,按照标准统一、功能完善、服务便民、办公高效的要求,根据实际整合资源、分类设计、综合利用,做到便民办公合理布局、硬件软件衔接配套、设备标志规范到位,共投资1324万元,完成103个村活动场所的建设工作,其中新建46个、修缮57个,在全县打造统一规范的农村便民服务中心,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规范化。同时,该县积极打造特色党建文化,把红色党建元素融入机关党建文化建设、融入生态廊道建设、融入公园美化中,让党建标志走进商场超市、乡村街角,红色形象体系连成一道道“红色风景”,让一条条红色飘带飘扬太极圣地。
红色基因“活”起来 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要想聚拢大家的思想,让群众满意,不仅硬件要跟得上,服务水准也要跟上。”该县张羌街道南渠河村党支部书记曹小成说。
为了给群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该县健全村干部轮流值班、集中办公、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制度,实行“订单式服务”,按照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和应服务尽服务的原则,列出服务清单,规范服务群众6大类22个事项,明确服务时限及流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红色基因“活”起来,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2017年以来,该县累计为群众代办事情8600多项,民主决策720余次,开展送科技、文化、医疗下乡活动600余次。
红色平台“动”起来 云平台服务党员方便快捷
“一套系统、上下联动、互联互通,全过程纪实、大数据管理”,去年以来,该县运用“互联网+党建”工作理念,全面上线智慧党建云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党员办理业务只需“动动手指头”。
建立云端信息库。该县将630多个党组织和1.9万余名党员纳入平台管理,各个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个性化党建工作微门户,实现基本信息、组织活动、服务群众等信息实时录入和访问。
建立指端管理网。该县有电脑端和手机APP两种登陆方式,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依据不同权限,随时随地参与组织生活、办理业务。流动党员在线管理、线上发展党员、县域内党组织关系接转、党费收缴等党员日常管理均可一键轻松完成。
建立智能调度站。云平台的分析研判系统,对“三会一课”“两学一做”“一述三评两公开”等各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实时登记,实现考核结果线上自动生成并定期通报。该县根据相关数据,形成工作图表和分析报告,有效解决基层党建工作难管理、难评判、难问责的问题。今年年初以来,该县各级党组织利用平台共上传活动清单3100份,办理党组织关系接转643件。
红色生态“扬”起来 特色党建聚心凝力
行走在该县温泉街道觉世头村的沿河步道,田园风情、旖旎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以前,村边道路破损、村里垃圾遍地。现在,支部引、党员领、全村干,村容村貌明显改观,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大大提高。”觉世头村党支部书记任扬德说。该村党支部通过多方筹措资金近550万元,全面加强道路排水、休闲广场、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党支部团结一心、党员亮出身份,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具有温县特色的基层党建新路径,将党建工作贯穿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该县武德镇建立“党建+合作社”工作机制,带动怀菊花产业蓬勃发展;岳村街道推行“党建+特色产业”“党建+智慧便民”的综合服务模式,党员带着村民干,发展铁棍山药、蔬菜种植,不断丰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落点”。这些各具特色的做法,既结合当地实际,又充分体现党建对治理、发展、服务各方面的引领作用,许多影响发展的瓶颈问题迎刃而解,培育打造出一大批既红又美的典型示范村,党建引领带动发展作用不断凸显。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眼下,该县夯实党建基础、突出党建引领,实现党建工作与各项工作的有机衔接、共享共赢,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凝聚党心民心、服务群众的主阵地。
温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