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工作的李清福怎么也没想到,他人在千里之外,只需通过网络就替在博爱的父母家办理了光伏发电安装手续。
原来,李清福一直想给父母家里安装一套光伏发电设施,但因为路途遥远、工作紧张,一直未能抽身回来办理手续。最近,他被家人拉入了一个“供电服务”的微信群,群主是博爱县柏山供电所台区经理陈亮。李清福在群里询问了办理个人光伏发电项目的流程,陈亮回复,只需用手机拍下相关人员的身份证和户口簿的照片,连同银行卡号、开户行名称发给他就行。这样,李清福和台区经理虽未见面,但安装光伏发电的事情就办妥了。这只是焦作供电公司“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带来的变化之一。
作为最基层的供电服务单元,乡镇供电所承担着服务“三农”的重要责任,也是焦作供电公司直面市场、服务客户的最前端。由于农村客户布局分散,加之以前乡镇供电所确实存在专业界限划分过细、协调部门多、服务响应速度慢等问题,导致供电服务效率低下。针对这种现状,焦作供电公司去年展开了“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工作。随着颠覆性的变革,业务协同运行、人员一专多能、服务一次到位的“全能”服务,让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到了用电的便利。
用户:从来回奔波到只跑一次
3月9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阳庙镇阳邑村的程保卫通过“掌上电力”APP申请了低压非居民新装业务。阳庙供电所在受理了客户线上申请后,第一时间与客户预约了服务时间。当天下午,台区经理齐保忠就到达现场,通过移动作业终端完成现场勘查、供电方案答复。两天后,齐保忠在本小组其他台区经理的配合下,上门完成签订供用电合同、接线安装、装表接电。
“以前申请办理新装业务,要先去营业厅咨询,领取申请表,准备身份证、房屋所有权证等资料,有时候还要到村委盖章等,来来回回要跑好多趟,如今坐在家里就把业务都办理了,真好。”程保卫说。
“从去年5月开始,阳庙供电所正式以‘全能型’的组织结构开展工作,客户只需来营业厅一次或者通过线上办理业务,其他环节都由供电所台区客户经理上门与客户对接,做到让客户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阳庙供电所所长孙小虎说。
为了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品质,焦作供电公司将供电所内不同的专业班组进行整合,实现营配末端融合;各供电所结合台区数、低压用户数和低压线路长度,将台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又将相邻的几个网格组成小组。网格化的管理,组团式的服务,大大提升了“全能型”供电所的服务效率。
“实现常用业务‘一次都不跑’,非常用业务‘最多跑一次’,这是我们‘全能型’供电所建设的目标。”焦作供电公司负责人说。
台区经理:从单一专业到多面手
去年10月底,博爱县同兴铸锅厂负责人郜金童终于松了口气。“本来我最担心的就是电的问题,没想到最快得到解决的却是电。”郜金童由衷地感慨。以前厂子里锅炉用煤,变压器容量过小,我市实施煤改电后,郜金童就琢磨着怎么解决用电问题。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博爱县园区供电所台区经理赵小委主动找上门,协助他在不到3天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新增一台250千伏安变压器的业扩报装工作,大大缩短了企业因煤改电而造成的停产时间。郜金童心里充满了感激:“过去,办电、接电、安装每个环节都要去供电所找不同的人,现在台区经理一个人就帮我全部搞定了。”
“我原来是干线路活的,凭的是力气,现在要学习电脑、移动作业终端等新技能,才能顺利与客户打交道。我负责2个行政村,有1200多户居民,10台变压器,线路长度10公里以上。”台区经理赵小委笑着说,“巡得了线路,装得了电表,修得了设备,还能推广智能缴费,我们都不‘偏科’。”
焦作供电公司通过台区经理这个“点”,串联起供电服务这条“线”,逐步建立起首问负责的服务新模式,做到“首问必答、首问必果”,实现“一口对外,内转外不转”,客户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供电所:从翻阅资料到“互联网+”
“以前遇到线路故障,要逐一打开电缆井排查,费时费力。现在通过系统查询,很快就能找到故障点,缩短了抢修时间,提高了抢修效率。”武陟县龙源供电所所长谢小顺说。
要实现精准服务,就要掌握精确的客户基础信息和配电设备信息。截至2017年年底,龙源供电所完成了辖区客户信息和配电设备信息的图数治理工作,全面普查20条10千伏线路、246个低压台区、2.4万户电力客户的台账数据、接入点的客户对应关系等信息,配电设备进行了坐标定位,准确绘制了地理接线图,做到图形与台账一致、系统间数据一致、系统与现场一致,为精准服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信息保障。
“建设‘全能型’供电所的重点是借助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推动营配业务末端融合,从而提升工作效率,这对供电所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创新性变革。”焦作供电公司营销部负责人任多奇说,“供电所开展图数治理工作,不仅提高了故障点排查效率,缩短了故障停电时间,缩小了故障停电范围,而且在业扩勘查时,提高了供电方案的制订效率。”
人民电业为人民。未来,这些“全能型”供电所,就如同在电网的末端生长出无数智能、敏锐、个性化的根须,这些根须将深深扎根于广袤的中国大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带来强劲、持久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