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言)政声人去后,覃怀树丰碑。4月28日,本报一版刊发了追记因公殉职的沁阳市委书记薛勇的长篇通讯《此身但许党与民》,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特别是薛勇生前工作的沁阳市,更是热议泪评。大家表示:长忆斯人,缅怀高风亮节;告慰忠魂,唯有砥砺前行。
“薛书记是新时代的好公仆,是知行合一的共产党员。”
“薛书记把心掏给了老百姓,他对沁阳爱得深,心心念念都想把沁阳经济搞上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沁阳人民永远怀念好书记。”
沁阳人民忘不了,沁阳每年有3亿立方米过境水白白流失,是薛书记提出了让黄河、沁河、丹河入沁的“三水润沁”战略并一力推动,才使得“官河污、干河臭、天鹅湖水不见流”的城区面貌彻底改变。2017年5月25日,丹河水入沁,民众欢腾,薛书记难抑激动,当场大声吟诵了朱熹的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沁阳市水利局局长赵三才说,用战略思维谋划未来,薛书记把沁阳带上了新的发展平台。他不言苦、不言累,带着我们埋头苦干,一点一滴都在大家心里啊!薛书记壮志未酬,我们一定加油干,把他生前未竟的事业做好,让薛书记放心!
沁阳人民忘不了,西向镇云阳河每年汛期都淹没捏掌村近千亩庄稼,薛书记总是在水退后的第一时间,卷起裤腿,手拄木棍,沿河察看水情,研究治理办法,那背影,不就是活生生的焦裕禄吗?
西向镇党委书记张鸿海说,把群众利益永远放在最前面,身体力行,无私无畏,薛书记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沁阳人民忘不了,为了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薛书记提出了“三业五助一兜底”的工作思路,沁阳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他的足迹。
“没有薛书记的关爱和帮助,就没有山路平村老少爷们今天的好日子。”常平乡山路平村党支部书记张跃进说,“如今,只有用心做好村里的皂荚皂刺专业合作社和艾草种植基地,把薛书记最牵挂的事儿办好,带领村里的贫困户尽早脱贫,过上好日子,才能对得起薛书记啊!”
西向镇解住村贫困户毕女女流泪朗读一首村里群众写给薛书记的诗:“泪洒怀川清明春,长歌把酒慰忠魂。赤血涓涓忠于党,为官殷殷从遮黎。克己奉公身先率,扶贫济困恤民心。而今解住换新貌,却别书记衷肠人。”
她说:“薛书记对俺家恩重如山,因为俺残疾,薛书记给俺孩儿找了个寄宿学校,每逢过节都会来看望俺们,俺会把他的事迹告诉俺的女儿和孙子,让他们永远记住好书记!”
沁阳市林业局的党员干部说,长篇通讯他们反复读,每读一遍都热泪难忍。大家表示,无论自己身处何职,都要学习薛书记执着为民的公仆情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沁阳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请薛书记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