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25日,博爱县召开作风整顿暨五项重点工作会议。会上,对该县林业局、交通局、城管局、城乡规划局、金城乡、清化镇街道等8个2018年度绿色廊道建设和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工作先进单位,西马营、北里等12个先进村街和22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这是该县铺染绿色、扮靓全域旅游之举持续提速的一项重要举措。
今年年初以来,该县以县城建设提质工程为发力点,以绿色廊道建设和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工作为载体,全力攻坚、积极创新,完善机制,打造“绿色廊道+”的博爱模式,成功实现公路绿色廊道建设由造林向“造景、造美、造富、造福”的转变,取得绿色廊道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丰收。
目前,该县博温路绿色廊道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累计完成土地流转1385亩,推青1385亩,绿化平台备土7.6万立方米,边沟开挖8.8公里,拆迁3.9万平方米,过村路段整治2.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043亩,修建花池及绿化1.2万平方米,栽植苗木6万棵、竹子20万株,建设道路节点游园5个,总投资6800万元;高速公路绿化提升1500亩,移栽苗木9万株,全部用于村庄绿化和林网绿化,新栽苗木16.8万株(含竹子2万株),总投资1500万元。
打造“绿色廊道+文化品牌”模式,为沿线群众造景。该县以“竹文化”为载体,在所有入县口、入城口、入村口以及与高速公路及其他道路的交叉口,全部种植本地栽培的竹子,打造“路路竹相连、村村竹相围,见竹进县、进县见竹,见竹见村、见村见竹”的绿色廊道景观,再现博爱自古以来“户户门前水,家家竹为邻”的独特美景,重塑“竹林水乡”的文化品牌。
打造“绿色廊道+美丽乡村”模式,为沿线群众造美。该县将绿色廊道建设与美丽乡村有机结合,严格按照统一规划设计,全部拆除过村段私搭乱建、有碍观瞻建筑;统一修缮村内不整齐建筑;结合村情民意和新农村建设,绘制群众喜闻乐见的漫画,美化提升墙体等外立面。同时,该县在过村路段两侧修建健身广场、花池,使绿色廊道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打造“绿色廊道+全域旅游”模式,为沿线群众造富。该县紧紧围绕“造林就是造富”的理念,把绿色廊道建设与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有机结合,努力把“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目前,该县已把南部的一品农庄、鑫源鑫圣女果采摘园、鑫鑫有机蔬菜采摘园、天虹葡萄采摘园和万达草莓采摘基地等农家采摘园串联起来,为游客提供“绿中行、行中游、游中乐”的乡村旅游新体验,有力带动沿线观光农业快速发展。
打造“绿色廊道+休闲娱乐”模式,为沿线群众造福。该县在绿色廊道沿线高标准规划设计5个道路节点,全部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错落有致”的标准,修建了步道、坐凳和健身广场等,以游园形式建在临近村庄处,为沿线群众提供便捷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让绿色廊道建设成果惠及沿线群众,进一步提升沿线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进一步完善机制,确保绿色廊道建设有序推进。该县开展“干干比、比比干”竞赛活动,由县督查局、交通局、金城乡共同对金城乡三个村绿色廊道建设过村路段综合整治提升工作现场查看、打分、评比。通过开展竞赛活动,让沿线各责任村比出干劲、比出标准、比出作风,为全面完成绿色廓道建设任务作最后冲刺,形成明争暗赛、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该县实行“日督导、周观摩”制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周带领各分管领导、县直、各责任乡镇主要负责人,对绿色廊道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现场观摩,查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内容、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县督查局、绿色廊道办每天对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导,及时协调解决绿色廊道建设中的问题,并通过微信、图片、台账等形式进行通报。在苗木栽植阶段,该县共有1.6万名干部群众和志愿者参加绿色廊道义务植树活动。特别是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该县就组织开展“我为廊道作贡献”万人义务植树活动,营造全县上下共同参与绿色廊道建设的氛围,让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者、维护者和受益者,共享绿色廊道建设成果。为加强苗木管护,确保成活率,该县制定苗木管护细则,所有苗木由中标单位管护3年,对苗木浇水、锄草、防病害、成活率等都作了明确规定,经林业、园林相关部门考核,按考核结果拨付管护费,奖优罚劣。另外,该县还实施绿色廊道建设项目“阳光工程”,所有绿色廊道项目全部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资质高、实力强的施工单位,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量进行。 (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