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过去靠工业起家,现在靠工业当家,将来还要靠先进制造业发家。
日前,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以下简称“制造业十条”)。工业强则焦作强,工业兴则焦作兴。这次“制造业十条”的出台,充分展示市委、市政府对降低制造业成本、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的决心,必将对我市制造业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先导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焦作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后劲更大,必将迈上新高度、实现新跨越。
这两年,我市坚持项目为王,实施工业十大项目、“1020”大企业集团培育等重点工程,以工业转型引领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和利税等多项主要指标总量及增速全面跻身全省前五位,呈现出工业经济整体回暖的好趋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下降21.5%,工业税收同比增长13%,今年一季度再创新高,达到37.3%,呈现出工业全面提质增效的好趋势;全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去年增长39.8%,总数达到474家,其中国家级34家,初步形成以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延链补链、集群发展、两头在外等五大类型为主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群,涌现出皓泽电子、大地合金、康耀电子、晶能电源、国隆科技、强耐新材等一大批高成长企业。去年,我市延链补链型企业皓泽电子产值、利税同比分别增长110%、99.8%,科技创新型企业国隆科技上缴税金同比增长达2285.9%,呈现出新生力量蓬勃发展的好趋势。
但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是,一些长期制约我市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主要体现在“四个不到位”:工业结构调整不到位——以资源型、高耗能行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占全市工业的66.5%,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不足1个百分点;龙头企业培育不到位——虽然在超100亿元、超50亿元企业培育上取得突破,但“星星多、月亮少”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创新动能转换不到位——去年,全市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10个、技术改造项目97个,仅占工业项目总数的9.5%和8.4%,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的态势尚未完全形成;攻坚氛围营造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作风不实、效率不高、执行不力,没有营造出转型攻坚的浓厚氛围。
日前,记者就“制造业十条”,对市工信委主任王家鹏进行专访。他说,今年,我市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解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方程式,改革是“点火器”、创新是“助推器”。王家鹏说,这次政策出台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抢抓国家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有利时机,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弥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的短板,优化我市工业结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没有创新主体,科技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没有创新平台,人才会聚就是空中楼阁。王家鹏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弥补短板是本次出台“制造业十条”目的所在,也是和以前出台政策的根本区别。之前,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工业发展的28条意见》《关于加快培育大企业集团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主要解决的是传统产业的发展问题。这次出台的“制造业十条”就是要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打出转型发展“组合拳”, 提升存量、培育增量,发展数字经济等,鼓励企业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服务化发展道路。
我市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型。转型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王家鹏说,早转早主动,越晚越被动,不转被淘汰。在传统制造业企业改造升级方面,我市对实施技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按投资给5%的补助,最高额200万元;实施智能化改造的,按投资给10%的补助,最高额300万元;对认定的国家、省级智能制造等示范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和50万元。
创新被列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明确要求,河南要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其中之一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市产业发展的短板,更是制造业实现高端化的潜力所在、关键所在。
王家鹏直言不讳地说,对存量企业,从今年起,按其缴纳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减半连续扶持2年;对增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亿元以上的,自投产之日起,按其缴纳增值税、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地方留成享受“三免两减半”政策扶持。对重大项目,甚至可以将等额扶持年限延长到5年。
经济发展的质变,往往是在“破”与“立”的不断推进中实现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王家鹏说,对存量企业的支持,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同;对增量企业,无投资额限制,政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同;对上“云”企业,服务费给予首年全额,第二、三年减半的补助;对各类工业信息化平台,按国家、省和市级,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奖励;对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示范企业,国家、省级分别给予50万元和30万元奖励,新获国家“两化”融合贯标的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对新获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按国家和省级分别给予50万元和30万元奖励。对新设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企业,受益财政将按其缴纳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额给予资金或项目扶持。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的创新群体。我市如何引导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让其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经济从“汗水型经济”走向“智慧型经济”背景下,我市以创新为引领,积极寻找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首次“小升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等企业,一次奖3万元;新认定的省、市“专精特新”企业(产品),最高一次奖10万元、5万元;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精准支持。
凡是发展形势好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是高度重视创新的企业。焦作的企业,该如何释放提质增效新动能?王家鹏说,不断汇聚知识、创新、人力资本等经济发展的高级要素,让科技创新迸发出“乘数效应”。对新获评国家和省级制造业的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等不同的奖补;对首台(套)产品及高端装备研制应用项目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奖补。
推动工业转型发展,仅靠我市自身力量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大的突破,我市怎样才能借助外力、再叩开放合作之门?王家鹏说,对本地企业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企业项目的,参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大企业集团的实施意见》奖励引荐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实行梯度式奖励。1000万元(含)到3000万元(不含)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3000万(含)以上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去年以来,20多个省会城市密集出台招才引智优惠政策,展开“抢人大战”。我市怎样才能引得“金凤凰”,激活焦作工业这一池“春水”?王家鹏说,对企业引入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当然,这个人数不超过企业员工比例的5%,在本行政区域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实行“三免两减半”等额奖励。对引进的顶尖人才和团队,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奖励;对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等大奖的高技能人才,按级别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和10万元不等的奖励。对国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或技师(名师)工作站,分别给予20万元和10万元的经费资助。对获得国家、省、市制造业领域工匠称号的人员,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和1万元的奖励。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王家鹏说,只要我们凝心聚力、科学运作、真抓实干,就一定能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更好地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朝着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后劲更足的方向阔步前进,助力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