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度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要论断意味着传统招商引资的方法与思路亟待调整,也为各地招商引资工作指明了新方向。
我市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务实招商、精准招商,进一步拓宽招商渠道,健全各项招商推进机制,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实,成功引进了一批投资额度大、产业链条广的大项目,进一步夯实了招商引资工作。
我市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务实招商、精准招商,进一步拓宽招商渠道,健全各项招商推进机制,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实,成功引进了一批投资额度大、产业链条广的大项目,进一步夯实了招商引资工作。但全市的招商引资工作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还有一定距离,市商务局以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创新工作思路,科学谋划今年的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争取商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再立新功。
一、招商引资省定目标完成情况
2017年,全市新引进省外境内项目520个,居全省第1位。合同省外资金1292.7亿元,居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13.7%,居全省第8位。实际到位省外资金569.5亿元,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7.3%,居全省第15位。完成省定目标617.5亿元的92.2%,居全省第12位。
二、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2017年,全市共组织举办节会招商引资活动5场,签约162个项目,总投资1798.23亿元。其中,“一赛一节”系列经贸活动效果明显,共签约项目108个,占2017年节会招商引资总项目的66.67%;项目总投资1290.96亿元,占2017年节会招商引资总投资额的71.8%。签约项目规模大幅提升,10亿元以上大项目共43个,占总签约项目的39.8%;计划投资1017.2亿元,占总投资额的78.8%。其中,150亿元项目1个,50亿元~100亿元(含下限,不含上限,下同)项目3个,计划投资194.5亿元;10亿元~50亿元项目39个,计划投资672.7亿元。
大员上阵,全市引进大项目取得突破。坚持实施大员上阵,是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主要策略之一。去年,在上海、北京举办推介会期间,王小平书记带队考察了上海绿地等大型知名企业,绿地公司表示在焦作地区投资将不低于500亿元,投资建设特色小镇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市领导拜访对接,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市计划4年内投资54.5亿元,建成一个新的智能工厂和一个配套产业园;在市领导会见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层之后,红星美凯龙公司已与温县达成总投资12亿元的子夏国际·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项目;经过北京推介会王小平书记的考察洽谈,北京同仁堂中药配方颗粒投资有限公司拟在我市投资8亿元,建设中药配方颗粒项目及其他四大怀药深加工项目;通过市领导拜访德国莱茵金属集团公司,对方在我市投资14.3亿元建设年产180万只国六商用车钢质活塞项目;意大利倍耐力也计划在我市建成全球轮胎研发中心项目。
多管齐下,招商方法转变出彩。2017年,全市上下不断转变思路,从普遍撒网向精准招商不断转变,招商选资趋势逐步显现,各县(市)区结合自身产业实际,纷纷出台各自办法,整个招商工作呈现多路出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的局面。一是实施委托招商。利用大型知名企业、各地商协会,充分挖掘信息渠道,筛选符合自身产业发展的有效资源,通过以商招商,实施委托招商。如武陟县与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签订了总投资680亿元的武陟县产业新城项目,利用华夏幸福行业优势,不断实现招大引强,推进慧聪网建筑装备金融电商园等一批项目落地。二是实施专业招商。建立招商信息库,按照行业分类,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专门负责招商项目信息的跟踪对接。三是实施推介招商。借助投洽会、中博会、文博会、厦洽会、经贸洽谈会等国家、省、市举办的专题活动,利用有效平台,充分对外推介我市工业产业发展情况以及重点招商项目。四是实施高端产业招商。按照十大产业发展特色,结合我市优势产业,瞄准上游科研机构及研究院所,大力实施高端产业招商。如我市重点引进了由美国维森公司与新开源合作、总投资20亿元的基因检测及研发中心项目,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与龙蟒佰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总投资20亿元的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项目等一大批高端产业合作项目。
狠抓落实,“三率”体现项目质量。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自项目签订开始,加强跟踪对接和督查督导,将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作为衡量项目进展的重要标准。各县(市)区也逐步从重数量、重投资向重“三率”、重落实转变。去年,我市“一赛一节”签约项目中有108个项目全部履约、75个项目已开工,共到位资金142.58亿元,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分别为100%、69.4%、11.2%,总体情况趋于良好。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两年来,我市虽然成功引进了温县金水新兴产业园科技园、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等项目,但其他产业集聚区引进的产业集群还不多,产业集聚度不高,没有形成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的格局。对10亿元以上大项目的引进力度不够,园区式整体引进以及与知名大型企业的合作契合度仍待提升。有的县(市)区引进大项目乏力,没有大项目支撑,直接造成合同资金、到位资金缩小。有的县(市)区主导产业过多,引进的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少,不利于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集群效应。有的县(市)区由于土地问题签约项目迟迟不能落地,且引进的项目与主导产业关联度不高。
同时,招商引资方法、方式创新程度不高。近年来,在全国多地新兴的“零用地招商”“飞地招商”等模式收效明显,我市在探索新型招商模式方面学习实践能力不足,创新脚步稍显滞后。
四、推进招商引资的几点建议
进一步完善开放招商政策措施体系。修改完善《中共焦作市委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产业招商工作机制的通知》《焦作市招商引资优惠支持办法》《焦作市招商引资项目引荐人奖励办法》等文件,并提交有关会议研究审定实施。组织修订《焦作市开放招商考核奖励办法》等配套文件,研究制定《焦作市2018年对外开放行动计划》《焦作市2018年绿色招商行动计划》《焦作市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共享办法》等文件,完善各项支持奖励实施细则,抓好各项政策落实。落实招商项目四评机制,建立绿色招商准入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前期研究论证,推动招商引资向绿色招商选资、招大引强、招才引智转变。
大力实施产业精准招商。建立健全市级领导牵头分包十大工业项目、分管相关领域,市直部门对接跟踪,县(市)区主体推进的产业招商工作机制,成立十大工业项目招商小组和8个产业招商小组,绘制重点优势产业链图谱,制订产业招商路线图和专项行动计划,组建专业招商团队,盯紧国内外500强、大型跨国公司、行业50强等投资需求,以及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区域产业转移,以集群招商和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升级为主线,引进龙头企业和重大战略支撑项目,开展产业精准招商和“一对一”专业对接洽谈。重点组织参加河南投洽会、中博会、厦洽会、东博会、高交会等国家、省经贸活动,下半年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举办一场招商推介活动,争取再签约一批与我市优势主导产业相配套的重点项目,推动招商引资向高端化迈进。
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坚持产业招商、集群招商、驻地招商、定向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以及节会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大力推行有偿委托招商,推广武陟华夏幸福模式实施园区整体招商,推广温县模式实施“飞地招商”,推广沁阳模式探索引资购商,鼓励现有企业利用闲置土地、厂房实施“零地招商”,积极开展代理招商、股权招商、并购招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设立产业基金。同时,要注重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和科技型企业的引进,打造科技研发平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健全项目推进落实机制。实行招商项目分层推进落实机制,市级统筹协调抓一批在谈重大项目,重点对两年来签约5亿元以上招商项目实行月督查通报、年考核制度,每月组织相关部门到各县(市)区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各有侧重、分工推进的全方位项目跟踪落实体系。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动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开发利用境外资源,建立境外营销网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产企业、研发中心到我市投资建厂、设置科研机构。建立全市外派劳务服务平台,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切实保障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外经权,开展国际承包、输出劳务业务、对外援助等工作。
(作者单位:焦作市商务局)
相关链接
新时代招商引资的发力点在哪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等领域蕴含着巨大发展机遇和投资热点,用心谋之,大有可为。
对地方政府而言,做好新时代招商引资,贯彻新发展理念,关键在付诸行动,而不是守着过去的坛坛罐罐裹足不前。在对既有产业结构实行优化调整的同时,要在产业布局中融入新发展理念,突破一些僵化落后的体制机制,树立投资导向,提升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对企业而言,当以变应变,攻坚新技术,投身新业态,探寻新模式,努力在市场新需求中把握新机遇、获得新发展。 (据《经济日报》)
招商引资工作如何体现更充分、更平衡的发展新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正是指导新时期招商引资工作及其考核引导的“新航标”。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有三点:一是“强”,即产业竞争力强,在高技术产业上占领技术制高点,以特色培育竞争主导权;二是“优”,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升级情况,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不断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的供给;三是“好”,即环境友好,产业结构转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