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型城市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而是依靠科技、知识、人才、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集聚和配置创新资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其他区域具有高端辐射和引领作用。”谈及成都市如何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旭(左图)如是说。
“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关键之一就在于政府要高度重视,适当的政府干预,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环境,将会有利于加快经济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的进程。”陈旭说,2010年,成都市被国家确定为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对此,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强城市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培育,科技人才建设等制度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激发城市的创新力、创业力、创造力。
大学、科研机构是人才和科技成果聚集地,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但受体制之“墙”围困,大量成果难以转化,经济价值无法发挥出最大效益。如何破解这一困局?对此,陈旭表示,靠的是创新驱动发展,产权驱动创新。成都积极探索创新,从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分配权“三权”入手,大胆探索,持续发力,在所有权改革方面加快突破,以产权激励为核心推进动力转换,通过法律制度将科技创新成果产权化,逐步向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深水区”进发。而这种探索最终被誉为科技改革的“小岗村试验”。
陈旭表示,要让创新之路顺利走下去,还要从政府层面、营商环境、金融力量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如此才能让创新的主体成功度过危险期,进入成长期,最后长成参天大树。
目前,焦作正在积极打造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如何在全省建设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中争先锋、做表率?陈旭建议,焦作作为资源枯竭型工业城市,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这就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驱动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不断通过改革创新,构建符合市场规律和创新规律的区域发展环境,聚集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动力源泉,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创新战略的实施要集中体现在发展新经济和培育新动能上,构筑优良的创新生态环境,吸引聚焦和优化配置高端创新要素,加快科技研发和成功转化,培育出新经济和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