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5月7日9时至11时30分
地点:成都市空港假日酒店二楼茶餐厅
主持人:焦作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王爱军
学员代表:
龙蟒佰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 刚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世江
博爱新开源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王坚强
焦作智慧金融服务公司董事长 邓大智
国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卫灯
焦作市泰鑫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白建永
学习让人上瘾
主持人:天赐良机,让航班延误变成了美丽之约。请大家一起坐而论道,分享学习成果,传授成功经验,为焦作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奉献真知灼见。
许刚:近两年,我市相继组织开展了“近学许昌、远学扬州”“学深杭、促创新”活动和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专题研修班,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学习先进促转型的迫切心情和信心决心。这种学习形式非常好,企业家可以与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充分交流。成都之行期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现场拍板,为企业家解决了许多问题。
李世江:我市组织开展的三次集中学习,我都参加了,这种形式的学习让我很“上瘾”。对我来说,每一次学习都是充电、加油的契机,非常难得、很有必要。
白建永、王卫灯:参加这样的学习,不仅能学到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还能够向身边的企业家学习。特别是李世江董事长,他虽然年近七十岁,但学习热情高涨,创新思维活跃,他的企业家精神激励我们前行。
记者题记:学习使人进步、学习使人年轻,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焦作要想实现大开放、大发展,就需要持续学习、持续充电,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增强本领、敢为人先,圆满完成人民赋予的使命,让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敢于触碰天花板
主持人:你们带领的企业既有国际标杆,又有行业翘楚,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头雁、排头兵。通过学习,你们认为成都等地的经验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焦作实现转型升级的痛点和着力点在哪里?要想弯道超车,路径何在?
许刚:成都的实践证明,创新没有定式,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保持政治定力、坚守法律底线的前提下,他们敢于触碰天花板,用肯定的思维看待、解决问题。这种创新思维体现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破解了制约发展的各种难题。
李世江:互联网时代,一切皆有可能。焦作想要实现弯道超车,可以借鉴杭州、成都等地经验,抓住互联网思维这个“牛鼻子”,让“互联网+”成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记者题记:焦作在很多领域也曾第一个“吃螃蟹”,也曾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只会落后挨打。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关键少数”“一把手”外出学习,其目的就是要以上率下,掀起头脑风暴,在全市形成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共识。唯有如此,焦作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才可能走上快车道。
长成参天大树 需要肥沃土壤
主持人:焦作靠工业立市、工业兴市。中国共产党焦作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要筑牢工业强市根基。请问,焦作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李世江:多氟多从“芝麻企业”逆袭为“中国氟谷”,正是坚守了“创新转型一直在路上”的发展理念,这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因,而良好的发展环境则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外因。
王坚强:成都紧跟时代步伐、研究吃透政策、破解发展难题的经验特别值得我们借鉴。我希望焦作抢抓机遇,在商事制度改革、“一次办妥”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增强发展软实力。
白建永:我们企业虽然体量小,但每年用于科技研发的费用超过400万元。我认为,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有竞争力。
邓大智:焦作智慧金融平台是我市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创新举措。苏州、成都等地通过建立风险管控基金池,用政府资金做杠杆撬动银行资金,进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记者题记:让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是每个企业家的梦想和期盼;回馈社会、反哺家乡是每个具有家国情怀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只管不能干的事,其他的事情交给企业做。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小树才会茁壮成长,大树才会枝繁叶茂。
本报特派记者 杨丽娜 整理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特派记者赵林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