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允安)有过住院经历的人都知道,每天输液是件非常不开心的事,尤其是那些需要化疗的患者,更是苦不堪言。输液扎针时的疼痛可以忍受,最难忍受的是药物刺激导致的静脉炎和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皮肤溃烂。而PICC置管技术主要适用于血管条件差的、需要输注刺激性药物以及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2016年起,博爱县人民医院开展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目前已成功实施24例,进行置管维护350多例,不仅弥补了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穿刺保留时间短的缺陷,还填补了该县PICC置管技术的空白。
昨日10时许,记者在该院肿瘤内科看到,该科护士长张彩虹正在为一位乳腺癌患者进行PICC置管换药维护,并耐心地向她讲解注意事项。“我在郑州一家医院做了乳腺Ca手术后需要化疗3个月,一直是‘管’不离身,而且每周都要去郑州进行置管维护,既耗时又花钱。如今,能在县医院进行置管维护,我就不用每周往郑州跑了,真是方便了许多。”这位患者对记者说。
据介绍,张彩虹是该县唯一一名掌握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的护士。1981年出生的她已有19年的护理工作经验,2015年9月赴河南省肿瘤医院进修PICC置管术。目前,该院先后为卵巢恶性肿瘤、乳腺癌术后、结肠癌术后多发转移等患者成功实施了PICC置管术,并进行置管维护350多例。规范的置管及维护技术,让患者不出远门就可以享受三甲医院的技术服务,不仅为患者开通了一条“生命通道”,还使该院的静脉操作技术再上新台阶。
据了解,PICC置管术的全称是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是指外周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插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静脉输注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胃肠外营养等,是一种新型的输液技术。PICC技术的实施,既减少了患者长期输液的痛苦,又保证高刺激药物和化疗药物的顺利输入,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情绪。⑨
下图为张彩虹在病房内了解患者的病情。
本报记者 马允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