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郝女士致电本报热线反映,目前我市“四城联创”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但一些市民遛狗不拴绳,任狗到处乱跑、随地大小便的行为,既不文明也不安全,还有损于城市形象,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管理。
针对郝女士反映的情况,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发现市民在养狗过程中,的确存在许多不文明现象。
4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龙源湖公园采访,不到半个小时,就看到5位市民在公园遛狗。记者发现,这些狗大部分没有拴狗链,更没有戴嘴套,跑了一会儿便就近在树下拉屎撒尿。主人跟随在狗狗后面,边走边唤狗狗的名字,叮嘱其别乱跑。
“狗很乖、很听话,从来不咬人。我走在前面,它就会跟着,所以不用拴狗链。”当记者问起遛狗的安全问题时,一位带着一只泰迪狗散步的女士如是说。
随后,记者又来到人民广场了解情况。当记者行至广场中央时,一条狗突然蹿出来,吓得一名7岁女孩哇哇大哭。这立刻引起女孩母亲与狗狗主人的一阵激烈争吵。
“我女儿两岁时被狗咬过,打过狂犬疫苗,所以我特别反感不拴链子的狗;而且在公共场合狗乱叫很影响环境。”该女孩的母亲告诉记者。
对此,记者到河南苗硕律师事务所进行了采访。该所律师杜增辉告诉记者,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养犬管理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四条规定,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第七十九条规定,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各地的地方性养犬条例都规定,禁止携犬进入公园、公共绿地、商场等公共场所;犬在户外排泄粪便,携犬人应立即予以清理;出户时,必须系犬链,由成年人牵领。
据市疾控中心不完全统计,我市每年被狗、猫咬(抓)伤者超过3万人。几乎所有死于狂犬病的人,都是由于被咬伤或抓伤后没有进行暴露后处理,没有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市犬、猫等宠物数量增加以及流浪动物增多,导致我市每年被动物致伤的人数逐年增加,狂犬病风险不断增加。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提醒市民,狂犬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被狗咬伤后,要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如果有出血、感染现象,还要打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注射狂犬病疫苗期间,应禁止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禁烟酒、酸辣食物、浓茶、咖啡、海鲜等;避免过度疲劳、着凉、感冒,以减轻反应。在此期间,尽量不要接种其他疫苗。此外,孕妇被狗咬伤后,必须注射狂犬病疫苗。合格的狂犬病疫苗不会对孕妇产生不良影响,灭活病毒不能通过胎盘屏障,对胎儿无影响。
记者就此还到市城管局进行了采访。该局执法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三十条第十一项规定,牲畜或者宠物的携带者对牲畜或者宠物的粪便不及时清除的,处1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关于养狗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如狗引起的环境卫生问题归城管部门管理;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以及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行为归公安部门管理;犬的免疫归畜牧部门管理;宠物市场管理归工商部门管理;进出口宠物检疫归检验检疫部门管理……
该工作人员表示,我市目前还没有犬只方面的具体管理规定,遇到养犬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由相关的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予以解决。该工作人员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对此加强监管,养犬人更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文明养狗、规范养狗,这样才能助力“四城联创”,为城市形象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