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开展四城联创 共建美好家园
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高招网报志愿将模拟演练
本月河南人才市场将举办两场招聘会 3000多个就业岗位等你来
安装防盗芯片 加强电动自行车管控
四城联创红黑榜
图片新闻
孕后期适量运动 有助避免产后抑郁
焦作日报天天读
社保卡丢失怎么办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5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加大扶持力度
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杜玲)“千方百计支持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扶持民族特需商品企业的生产经营,切实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要求,焦作的民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5月9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新时代民族工作调研组对我市民族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近年来,我市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民族经济发展全局,对全市民族经济规划定位为“工业主导,发展转型提升;农业高效,强化特色品牌;三产繁荣,打造新型引擎”,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来自市民族宗教局的数据显示,我市现有回、满、蒙、壮等3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76832人(回族人口占99.1%),占全市总人口的2.1%。少数民族企业有1499家。

  为了加大扶持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力度,我市民族部门积极帮助民族企业落实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优惠政策,主动帮助企业开展申报工作,做好融资贷款、办理贴息服务;工商部门重点做好少数民族经营户和汉族经营户的团结工作,为少数民族经营户提供优先优质服务;质监部门对少数民族企业实行服务企业监督执法“五不查”和警示教育“六不罚”,对少数民族新办企业首次送检产品实施免费,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范围,在服务中办实事、求实效。

  大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积极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发挥优势,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努力实现民族工业转型发展、农业特色发展、服务业提升发展。工业方面,积极推进少数民族项目实现落地投产,新建、扩建了焦作隆丰皮草企业有限公司、河南省天鹅型材有限公司等11个大型项目,年总产值达48亿元,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农业方面,把清真食品产业作为特色优势和重要发展板块,在财政补贴、技改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新建、扩建了河南伊赛牛肉股份有限公司、焦作大用实业有限公司、武陟县绿康牛业合作社、北鲁怀药种植基地等一批农产品加工、养殖和种植龙头企业。三产方面,努力推动与全市旅游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了一批优秀清真餐饮企业和汽车运输企业,相继涌现出年营业额在千万元以上的焦作清阁苑食府、沁阳市太行运输有限公司等企业,第三产业收入在整个经济比重中呈上升趋势。

  大力支持民族村街优先发展。坚持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措施与激发民族聚居地区内生动力相结合,不断增强民族村街自我发展能力。近年来,我市已争取国家和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43个、资金767万元,落实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90万元、县级资金300万元,加强少数民族村街基础设施建设,使少数民族村街全部实现了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通公交等新“五通”,极大地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其中,孟州市桑坡村依托皮毛产业优势,规划建设了皮艺小镇,注册网店1000余家,连续3年获得“中原淘宝第一村”称号,成功入选中国特色村寨名录。

  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社会公共事业。我市把改善民生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头等大事,新增财力、新建项目和结对帮扶的重点优先向少数民族民生领域倾斜。教育方面,全面改善民族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逐步提高民族教育专项经费,完善民族教育优先发展保障机制。目前,我市已建成少数民族中小学校、幼儿园14所,在校学生4449名,少数民族教职工336名,少数民族子女能够充分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招生考试照顾政策。医疗卫生方面,民族村街全部实现卫生室标准化,极大地改善了民族村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文化方面,加快民族村街公共文化服务和农家书屋建设,每个民族村街都建成了1个文化活动室。就业方面,落实少数民族群众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