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作供电公司,31岁的宋昭昭算得上小有名气:在国家电网公司新员工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曾获焦作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电力公司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五一前夕,他又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工作5年来,宋昭昭几乎每年都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收获,能做到这一点,大概和他的工作态度有关:脚踏实地、保持激情、怀揣梦想。
技术梦想:打铁还需自身硬
2013年7月,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的宋昭昭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考入了焦作供电公司,成为一名变电运维值班员。
在不少人看来,宋昭昭的这个“铁饭碗”不错。但宋昭昭不这么想:“虽然自己是硕士研究生,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工作中的实际操作有很大区别,如果不用心,就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电力人。”
“第一次跟着师傅去110千伏北郊变电站拉刀闸,看到拉开的电弧,听到电弧的响声,真的觉得很震撼。”宋昭昭回忆说,“我的师傅芦根生告诉我,拉开刀闸一定要果断,动作要迅速,避免拉弧时间过长。合上刀闸时候要先活动一下刀闸,然后慢慢地移动刀闸,在临界的一瞬间,要快速合上,动作力度要适中,过程要一气呵成。”没想到一个简单的拉合刀闸都有这么多门道,宋昭昭感觉自己专业知识太欠缺,又没多少实践经验。
宋昭昭觉得,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勤能补拙。
变电站工作实行的是“三班倒”,在刚参加工作的那几个月,宋昭昭几乎没怎么回过家,下了班就留在变电站里进行“恶补”。为了尽快掌握专业知识,他把收集到的百余张专业设备图纸都挂在休息室的墙上,每天抬眼就能看到。每次遇到经验丰富老师傅,他就变成了“跟屁虫”,不把问题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同时,他把专业知识都编成了知识数据库,一有新的知识就及时录入,每天翻来覆去地看,知识库的储备越来越多,他掌握的知识也就越来越多。2014年,他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从“菜鸟”到技术骨干的蜕变。从2014年到2017年,他连续4年在焦作供电公司青工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成为一个合格的电力人,是我的职业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就要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宋昭昭说,“打铁还要自身硬,电力技术更新很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安全梦想:设备运行无疾病
2015年,宋昭昭成为变电运维一班的安全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查找安全隐患成了他每天必干的事情,“安全”两个字也成了他的口头禅。
2015年6月23日晚上,宋昭昭和值班员去110千伏牛庄变电站进行夜间巡视,该变电站是中考保电的重要站点之一。当巡视到10千伏高压室的时候,他听到了一段时有时无并且很微弱的异响,安全员的敏感性让他心生疑虑,立刻和同伴对可疑区域进行排查。随着排查的深入,异响声音也越来越大,他立刻向调控中心报告,并对隐患设备进行逐一隔离排查,终于找到了发生母线放电的故障点。经过检修人员的连夜抢修,故障修复,保障了中考考点的可靠供电。
2015年年底,上合组织会议在郑州举行,电力供应的安全保障成为重中之重。宋昭昭被省电力公司抽调到带电安全检测组,参加上合会议的保电工作,对涉及的18座变电站展开了为期30天的带电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圆满完成了保电任务。
“小宋这个小伙子稳重、踏实,最重要的是心细,有了这几样,做安全工作准错不了。”干了一辈子变电运维工作的老师傅这样说。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在多个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的改造及技术大修工程中,领导点名让他参加。在这些改造和技修工程中,他共发现8次重大缺陷,有效避免了设备故障带来的损失,由此荣获了焦作供电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称号。
“干一行,就要干得像样。”宋昭昭说,“让管辖范围内的设备一年365天都稳定运行,是我的安全梦想。”
创新梦想:攻破难题无止境
“业务精、脑子活、敢创新。”这是班组同事对宋昭昭的评价。
“一些人是被动创新,宋昭昭这个年轻人是主动请缨的。”曾经担任过焦作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专业科技专责的魏华南说,“当时,我给在场的20多个年轻人讲了有关创新和QC的内容,只有他一个人是主动举手要求参加的。”那时候,宋昭昭对科技创新还不了解,当他加入科技创新这个圈子后,一下子就深入其中。“别人都说第一次搞创新,尝试一下就行了,成绩无所谓,但是我觉的既然开始做了,就一定要做好。”宋昭昭说。
正是凭借着这种创新思想和敢于攻坚的勇气,宋昭昭在创新的道路上收获满满。2014年,项目《缩短变电站红外测温时间》获得省质协二等奖;2015年,项目《10千伏电缆外半导电层多功能组合切刀》获得国家电网公司QC成果一等奖、中国水电质协二等奖;2017年,项目《高压开关手车操作工具的研制》获得省质协一等奖。
“一颗螺丝钉虽小,只要用对了地方,就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是宋昭昭常说的话。作为一名年轻的电力员工,他时刻准备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工作需要,他都冲锋在前,无怨无悔地去做一颗螺丝钉。
(本版照片均由焦作供电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