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走不出实验室、产业化应用滞后,一度成为制约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顽疾。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都市积极探索,从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分配权“三权”入手,大胆探索、持续发力,逐步向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深水区进发,科技成果转化的“小岗村试验”,激活了高校院所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
2016年年底至2017年年初,西南交通大学印发了《交大专利管理规定》,成为“西南交大九条”,其中的若干条款都涉及改革的核心问题,即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问题。2017年7月,西南交大又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布了《交大激励科技成果转化人促进科技转化的意见》,明确提出按照“先确权、后转化”的思路,由单位和职务发明人共同申请新的职务成果专利权,允许职务发明人与单位共有成果的知识产权,并对现有的国家国有知识产权评估作价入股后作为奖励,回馈给职务发明人。此项改革在国内首次触及了成果所有权,并且探索出了早分割、早确权、共享制的职务成果改革模式,通过对职务成果的所有权和收益分配权的双重确定,最大限度保证了发明人的个人收益,较好地调动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和推进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在“三权”改革试点之前,从2010年至2012年期间,西南交大只有7项专利转让、许可。而从西南交大相关工作开展后,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有超过120项职务发明专利分割确权,7家高科技创业公司成立,这场改革被誉为西南交大的“小岗村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