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张景龙治好的痛,是常人难以承受之痛。这种痛,就是号称“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是医学界公认的神经系统中最痛苦、最顽固、最难治疗的一种疾病,有“不死的癌症”之称。目睹患者承受巨大痛苦的张景龙,与“天下第一痛”较上了劲,一直把征服这种病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之一,通过多年的探索与钻研,他终于做到了。
有能力才能创造奇迹
分离责任血管并完美垫开仅耗时5分钟。5月14日,张景龙为一位三叉神经痛患者做的微血管减压手术创造了自己的一项新纪录。于是,他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将这一消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开颅微血管减压术为当前神经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手术方法。不过,由于头部开刀的位置分布着许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且在脑干上操作,因此要求主刀者不仅要有丰富的局部解剖知识,还要有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以及过人的胆识。
盯着骷髅头骨,查找书籍资料,琢磨如何进行手术,这是张景龙在办公室里干得最多的事情。
作为一名经常为患者开颅的医生,张景龙十分清楚,大脑里有1000多亿个神经细胞,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能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须对大脑的解剖结构烂熟于心。
不惧风险、生性好学的张景龙率先在我市开展了微血管减压手术,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患者解除了痛苦。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手术效果立竿见影,让患者及家属称赞不已。
今年70岁的赵大爷于前几年患上了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发病时,赵大爷痛得抱头蜷缩在地或用头撞墙,痛不欲生。患上此病后,赵大爷试过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但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只能暂时性控制疼痛。后来,他打听到张景龙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后,便前去就诊。随后,张景龙带领他的团队在麻醉科及手术室的密切配合下,为其实施了“左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和左侧舌咽神经痛舌咽神经根和部分迷走神经根切断术”。术后,赵大爷颌面部、咽部的疼痛感消失,无声音嘶哑、无饮水呛咳等并发症的发生,就连原有的高血压也在术后恢复到正常值。一次手术就治愈“一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同时伴发同侧舌咽神经痛”,这例手术当时在我市尚属首例。
国际论坛上崭露头角
今年1月,在世界颅神经外科医师联盟大会暨第八届WNFS神经修复和功能重建会议及第六届东方神经外科高峰论坛上,张景龙应邀上台作了《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的临床分析》的演讲,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世界颅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NFCND)是一个国际学术组织,于2017年1月成立,专注于颅神经疾病外科领域诊疗的新理念和新技术,为全球立志从事颅神经疾病诊疗工作的医师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提高全球颅神经外科医师的诊疗水平,最终造福全球患者。该联盟成立以来,全球学术影响力日益扩大。”张景龙说,“在这次会议上,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300多位专家以及国内各大医院的知名专家均到会。会议对目前神经外科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同时还讨论了这一领域的新理念、新进展和新技术,并形成新的共识。”
据介绍,在我市医学界,仅张景龙一人获邀参加了此次大会。而且,他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也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认可与肯定。
一针治愈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虽然是当前神经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手术方法,但此手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年龄较大、无法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来讲,这个手术面临巨大的挑战与风险。考虑到这种情况,张景龙去年又创新引进了“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不开刀,一针治愈三叉神经痛,手术危险性小、患者痛苦少、费用低、住院时间短。这项技术主要适用于高龄、心肺功能差、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射频术后复发、恐惧手术的患者。
今年84岁的马奶奶一个月前被莫名的头面部疼痛所困扰,每次痛起来像刀割、电击一样,经常痛得不敢吃饭、不敢说话。前不久,马奶奶在家人的陪伴下找到张景龙就诊。经过检查,马奶奶被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结合马奶奶的状态,张景龙决定采取“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微球囊压迫术是在全麻无痛下,经口角外侧穿刺半月神经节,在C臂透视下,仅需一根穿刺针穿刺后,在半月神经节位置导入球囊导管,注入显影剂使球囊扩张压迫半月神经节,使三叉神经痛觉纤维失活,从而达到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目的。”张景龙说,“这类手术在国外已开展多年,技术非常成熟。”
术中,张景龙在马奶奶面部开了一个针眼大的孔就完成了手术,解除了马奶奶头面部的疼痛。摸着以前不敢碰的脸,马奶奶在病房里笑得很开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促进我市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与同人分享这项国内领先的技术,在张景龙的积极推动下,该院将于5月19日举办“焦作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新技术研讨会”,旨在让更多的医生掌握这项技术,让更多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与“最痛的领悟”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