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昨日是全国第25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防治碘缺乏病日”的宣传主题是“‘碘’亮智慧人生,共享健康生活”。当日下午,市卫生计生、盐业、妇联、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在东方红广场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我市属于碘缺乏区,碘缺乏病防治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市碘缺乏病病情已得到控制,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活动现场,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并就群众关心的碘缺乏的危害和碘缺乏病的预防进行了讲解。
据介绍,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大脑的生长和发育需要甲状腺激素的参与,碘是脑组织正常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科学研究发现,孩子大脑发育从母亲怀孕就开始了。胎儿期和婴幼儿期(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的造成克汀病、聋哑、智力损伤等。
市疾控中心提醒,胎儿所需要的碘全部来自母亲,孕妇碘营养不足会造成胎儿缺碘。如果孕期严重缺碘,会出现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对碘的需要量明显多于普通人群,需要及时补充适量的碘。防治碘缺乏的重点人群是妊娠妇女、哺乳妇女、0岁至3岁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
那么,如何预防碘缺乏病?据介绍,最简便、安全、有效的预防方式是食用碘盐。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几乎都缺碘,尤其是山区、丘陵、河谷地带、荒漠化地区和河流冲刷地区缺碘较为严重。外环境缺碘的现状很难改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