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谢仲达)今年年初以来,市工商局从加强重点领域治理,强化行业日常监管,推进两法衔接,加强部门、区域合作,推进信用建设和社会共治,强化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力度。
加强重点领域治理,强化行业日常监管。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治理,突出治理农资、家用电器、建筑材料、汽车配件、儿童用品等重点商品,并根据群众反映的焦点和日常监管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适时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加强监管执法。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的监管,畅通举报投诉渠道,打击网络商标侵权行为,督促企业落实好主体责任。强化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市场监管执法,围绕重要节庆时点和春耕等重要时段,对商品集散地、商品批发市场及其周边地区、侵权假冒案件高发地,针对农村市场侵权假冒易发多发的商品,加强流通领域监督检查,查处侵权假冒、无许可部门的一般性经营行业的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维护农村市场秩序。认真开展农资打假、红盾护农等集中整治行动,严肃查处虚假宣传行为。加强车用燃油市场监管。加强对车用燃油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销售不合格车用燃油和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加强重点商品监管。开展红盾质量维权行动,加大对儿童用品、装饰装修材料、口罩、空气净化器等重点商品的市场检查和质量抽检力度,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严肃查处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虚假违法广告。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规范商标代理市场秩序,推动商标注册和评审便利化,严肃查处恶意抢注商标行为,加强商业秘密行政保护。依法查处限制竞争等违法行为。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立足我市实际,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强旅游市场监管,重点查处无许可部门的一般性经营行业的无照经营违法行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旅游市场消费环境。及时发布有关服务、购物、旅游经营单位信用等方面的消费提示和警示信息,提示消费者合理消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放心、舒心的旅游购物环境。
推进两法衔接,加强部门、区域合作。完善部门协作规范和案件移送标准、程序,加强线上、线下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司法协作与联动。进一步公开案件信息,落实案件信息公开管理制度。
推进信用建设和社会共治,强化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信用建设。加快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工作,创新监管方式。推进社会共治。完善投诉举报制度,发挥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