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努力开创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新局面
“四医”联动 护佑健康
招聘启事
焦作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拍卖公告(七十四)
公 告
通 告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5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医”联动 护佑健康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上接一版)严格落实医保、基本公卫等刚性配套经费,重点向医疗、医保、医院等改革倾斜,向基层和困难群众倾斜的投入机制基本建立。

  “两延伸”让同质化医疗服务进基层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是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有效方法。然而,要实现小病进社区、康复回基层,群众最关心的还是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只有基层看得了常见病、多发病,群众才能放心到基层就诊。

  把小病留在基层,签约服务是抓手,提供同质化医疗服务是关键。改革中,我市提出“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优质医疗服务向家庭延伸”。

  结合“两延伸”,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我市深入实施基层能力提升、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大工程”,释放优质医疗资源,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实施基层能力提升工程中,我市对12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00个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每个乡镇(街道)至少设置了1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至少设置了1个村卫生室,“15分钟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2016年以来累计为基层医疗机构引进专科以上医学人员279名,培养业务骨干430余人次,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疗保障网“网底”进一步织密织牢。

  在实施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工程中,我市共建成医联体(医共体)15个,成员医疗机构129所。在实际运行中,医联体牵头医院派出专业管理团队,指导下级医疗机构管理和学科建设,有针对性地制订业务技术帮扶方案;医联体上级医院定期派出专家团队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查房、手术、带教,通过远程医疗网络开展疑难病例会诊、指导危重病人抢救;基层医务人员通过定期到医联体上级医院免费进修、培训,远程医学协作网带教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医联体内的影像、检验、消毒供应、药品采购、后勤服务等资源向各级医院开放,实行一体化服务。实现资源整合、协议共享、有偿使用、互惠互利。

  组建了全市统一的远程医疗协作网,我市已完成远程医疗网络架构,基本实现了区域内医联体全覆盖、医联体远程诊疗全覆盖,促进医联体内部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对上链接省级医院、对下联通县乡医院,实现远程会诊、带教培训和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的全面联通,为群众和医护人员提供优质网络医疗资源。

  在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程中,我市以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全面推行由1名全科医生、1名公卫医生、1名护士组成家庭医生团队,三级、二级医院各派1名医师帮带的“3+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

  以400户家庭为一个服务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伍,与所在社区每一户群众签订契约,从贫困人群、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入手,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健康管理、康复指导、预约就诊、随访服务、中医“治未病”等服务,真正把优质服务延伸到家庭。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960个,6县(市)签约家庭34.7万户,签约居民176.9万人,签约率达70.3%;各城区签约家庭共计8.25万户,签约居民32.5万人,签约率达31.6%;贫困人口、低保家庭和计生困难特殊家庭签约率达100%。

  “普惠+特惠”让贫困患者看病无忧

  医保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引擎,为管好用好医保资金,把钱花在刀刃上,我市按照提升保障水平、提升监管能力、提升扶贫精度“三提升”的改革路径,重点在构建多重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我市统一城乡居民医保,做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个统一”,居民参保率达99%,困难群众参保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实行城镇职工大额医保按比例报销上不封顶政策,将城镇职工、居民门诊重症慢性病病种由21种、14种统一扩大为24种。率先建立市域内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实现跨省就医即时结算、转诊报销“一次办妥”。2017年,城乡居民医疗总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5.2个百分点。基本医保制度全覆盖和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普惠制”,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缓解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对于低收入群众和困难群体而言,尽管医疗收费一降再降,他们仍然购买乏力,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的支付比例有限,贫困群众一旦生病尤其患大病,对其原本拮据的生活来说就是雪上加霜。特别是在农村,一场大病花光家庭积蓄而导致因病返贫现象更为普遍。

  为解决困难群众因贫看不起病、因病加剧贫困的问题,我市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探索创新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医保精准扶贫托底救助等“特惠制”政策,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三重医保”和民政医疗救助、慈善医疗救助、医疗保险托底救助“三重救助”的“3+3”医疗保障体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际报销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92.5%,托住了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底线。

  在深入推进健康扶贫中,我市通过在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推行“优诊证”制度,实施“两化七免一促进”“两定制兜底线”“先住院后付费”等举措,打出健康扶贫“组合拳”,形成健康扶贫“政策链”,做到保在难处、扶在实处,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药品带量集中采购以量换价挤水分

  2017年8月31日,全省第一个市域药品集中采购招标文件在焦作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挂网公开。9月22日,全国1489家药企参加我市药品集中采购公开招标。10月9日,药品集中采购结果上网公告。经过公开招标,共确定中标备选4943个品规,这些药品大部分实现降价,平均降价幅度达14.6%……

  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药品带量集中采购和“两票制”改革,挤出药价虚高的水分。

  我市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工作最明显的一个创新点就是采购主体不是哪家单位,而是由政府主导,市、县、乡所有141家公立医疗机构组成药品耗材集中采购联盟,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招标,在省级平台联动采购,每个采购周期为一年。

  在实际采购过程中,采购联盟的采购量基本占了焦作地区的大部分市场,这样和企业、供应商商谈时余地更大,变被动为主动,可以更好地降低价格。

  在药品投标中就有这样一个实例,一家比较大的药品生产企业和一家规模中等的企业同时竞标一个药品,但因为较大的药品企业比中等的企业报价贵了一分钱,最后考虑到两家企业药品生产的质量均有保证,同等情况下取较低的价格,较大的生产企业因为一分钱遗憾失标。这样的事例在整个投标过程中数不胜数,带量采购也逼着众多药企只能以最低价格进行投标。

  我市在药品耗材招标采购中还创新监管机制,重点对生产流通企业供应及时到位、药品质量安全和医疗机构采购使用情况进行监管,每半年对药品采购、供应、配送、使用情况考核一次,对有不良记录和违规违纪行为的企业,视情况给予警告或取消供应资格;对不按招标采购目录采购使用药品、不按采购协议足量采购的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约谈追责,确保“一集中”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以量换价,进一步压缩药品耗材虚高价格空间。药品带量采购后,医疗机构按照实际采购价实行零差率销售,通过带量采购降低价格腾出的利润空间,用于提升医疗服务价格,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不增加患者负担,实现了多赢。

  “三聚焦”激发医院改革内生动力

  公立医院是深化医改的主战场。在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中,我市按照管理向现代化聚焦、运行向科学化聚焦、发展向信息化聚焦的“三聚焦”改革路径,着力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激发医院改革的内生动力,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提升公立医院运行效率。

  在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原则,成立焦作市城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全面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推动公立医院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加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探索,探索实施员额制管理,新聘用人员由医院自主公开招聘,与现有在编人员同工同酬,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以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为切入点,全面落实政府“六项投入”责任,按照市级公立医院10%、县级公立医院20%的标准,补贴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减少的合理收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检验等价格,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等医疗服务价格。我市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明显优化,药品、耗材收入比例下降,技术劳务性收入比例明显提高。

  加快信息化建设,投入9000余万元,全力打造市级医疗卫生数据分析监测中心和全民健康信息、远程医疗区域协作两个平台,实现基层基础诊疗信息集中汇聚、共建共享。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优化再造工作流程,精准把握医疗行为,强化药品耗材监管,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可分析、可把控,全面提升医院内部运行效能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