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13日,《河南日报》记者陈学桦 通讯员郑伟伟报道:5月11日上午,修武县国税局党建馆“小郎中问诊台”前,修武县帝苑宾馆的工作人员付宝中匆匆赶来,急得满头大汗。据了解,该宾馆法人身份证号由15位变更为18位,由于财务人员变更衔接不畅,导致税务登记证号与系统中不符,无法领取发票。
“小郎中”郑威开出“处方”:“我们先核实、捋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然后逐步审核你们手中结存的纸质发票及已使用的发票,在发票验(交)旧模块中,手工逐份将你们已使用发票的真实情况录入系统。”
一番交谈之后,付宝中终于松了一口气。“最近大家都在说‘有困难,找党支部小郎中’,看来没错。”
党员化身“小郎中”,轮流坐诊“问诊台”,修武县国税局创新性提出“小郎中”党支部工作法,把“处方权”下放,避免“一张处方用到底”。
怎么当好“小郎中”?修武县国税局通过“望闻问切”,打开“无影灯”,拿起“放大镜”:看服务基层是否绕弯子、“三会一课”是否流于形式、党建工作与税收工作是否“两张皮”……
查了“病灶”,开了“药方”,如何强肌体、激活力,给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更好地服务纳税人?
修武县国税局局长郑爱军记得刚到任时听到的一件事:一名工作人员贪图不义之财被判刑4年,他年迈的父亲悲愤交加去世,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
“这件事让我认识到除了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外,带好队伍同样责任重大。”郑爱军说。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每天走进办公大楼那一刻,首先与干部职工对话的既不是单位领导,也不是身边同事,而是他们最在意的亲人。
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响应,大家纷纷用手机拍摄短视频提供素材。如今,当工作人员一走进办公楼一楼大厅,这套定制系统就会自动选取播放相应的寄语。
税政科科长刘长庚的母亲瘫痪在床,视频里,刘长庚的大哥扶着妈妈,深情地对弟弟说:“从小妈就教育咱兄弟在单位好好工作,牢记咱妈的话,就是对咱妈最大的孝顺。”
“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不要辜负家庭的期望,不要让子女失望”……传统生硬的刷脸考勤工具,如今变成宣传家风文化、廉政文化、税收文化的新颖载体。
当好“小郎中”,开出“大处方”,一项项党建文化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让纳税人满意、干部职工拥护、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也唱响了基层党建的新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