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觉新闻丨焦煤视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青春在大山深处闪光
图片新闻
多举措牢筑廉洁防线
严阵以待防大汛
砥砺奋进展芳华
雨季“三防”工作严落实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5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志向:扎根山区育桃李,让山里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得到很好的教育,走出大山去感知外面的世界——
青春在大山深处闪光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影报道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5月10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修武县西村乡双庙完全小学的时候,教室里已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年轻教师王雨、许伟华、张蕾、吴江雪各自在教室里带着学生们朗读课文。她们分别来自沁阳市、武陟县、焦作市区和中铝家属区,高校毕业后怀揣远大的志向走进深山,投身山区教育事业。

  “2015年11月,我到学校报到。当校长领着我来到宿舍,看到只有一张床、一个煤球炉、一张书桌时,我顿感失望。说实话,我当时有点退缩,但还是咬咬牙留了下来。当时天气很冷,因不会用煤球炉,晚上我是抱着暖手宝睡觉的。我毕业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美术专业,由于学校课程多、教师少,除了美术课程外我还得兼教语文、英语课。我现在已经是一名班主任了。”王雨面带微笑地对记者说。

  双庙完全小学坐落于修武县西村乡双庙村,从市区到村里需要走2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村里人外出打工举家迁出的很多,学校生源越来越少,目前只剩下16名学生。由于该校偏远人稀,很少有教师主动申请来这里工作,而多名教师也快到退休年龄,新教师补充不上来,成了学校的一个难题。王雨的到来无疑为这所小学的师资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6年9月,又有两名年轻教师许伟华、张蕾走进了双庙完全小学。许伟华说:“我们俩是手拉着手一起来的,当时是夏末,满山绿油油的,空气很清新,感觉环境很不错,就是离家太远了,每天除了和学生、老师打交道外几乎与外界隔绝了。”“我们俩都是师范学校毕业,尽管不在一所学校,但我们的志向是一致的。在这里,能一门心思搞教学、写教案,心血全都花在了学生身上。多数学生是寄宿制,除了教课外,还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每天与学生在一起,师生关系很融洽。快两年了,我们已完全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张蕾高兴地告诉记者。

  家在焦作市区的吴江雪是2017年9月她父亲陪她报到的。初到这里,看到环境与市里学校相差很大,吴江雪的眼泪止不住地流。父亲看出女儿的心思,开导了她半天,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吴江雪留了下来。在老教师的帮助下,她很快适应了学校的生活环境,并承担起音乐、数学、英语课程。由于毕业于萍乡学院音乐表演系,吴江雪的到来不仅教会学生们唱歌、跳舞,还给校园内增添了欢声笑语。

  在这座大山深处的小学里,王雨、许伟华、张蕾、吴江雪4位年轻教师吃住在校,整日与学生为伴,默默地奉献着,谱写着青春之歌。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让山里的孩子们有朝一日能够“插上翅膀”飞出大山,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图① 课余时间,王雨、张蕾、许伟华、吴江雪和学生们一起玩游戏。

  图② 师生们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行注目礼。

  图③ 张蕾(前左)、许伟华(前中)、王雨(前右)和吴江雪(后)在一起商讨教学方案。

  图④ 业余时间,许伟华、吴江雪、王雨和学生一起娱乐,玩得特别开心。

  图⑤ 吴江雪在纠正学生的舞蹈动作。

  图⑥ 许伟华在给学生上语文课。

  图⑦ 张蕾在户外给学生上综合实践课。

  图⑧ 王雨在给学生上手工课。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