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连日来,示范区重点围绕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深入开展“六项专项行动”,坚持从具体问题改起,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开展审批服务便民化专项行动。示范区党工委办公室(综合办公室)牵头,区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规划局等职能部门配合,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在“证照分离”和网上审批两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直接面向企业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依托全市政务网络和政务云平台,建成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善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全面推进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行政权力事项在线办理,实现“平台之外无审批”,构建市、区、乡、村四级联动格局,打造“一次办妥”政务服务品牌。
开展强党性正作风宣传教育专项行动。示范区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开展作风建设集中学习和大讨论,增强广大干部党性修养,弘扬新风正气。充分发挥宣传部门优势,既发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树立先进标杆,又对严重破坏发展环境、损害企业群众利益的典型问题通报曝光,不断释放整顿作风的强烈信号。利用示范区《工作简报》、微信公众平台、手机报等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努力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开展干部激励考评专项行动。示范区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针对全区干部队伍实际,结合新一轮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注重用人导向,进一步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任用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积极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健全干部交流长效机制,形成机关与基层双向交流、重要岗位定期交流、同一职位任职时间长的轮岗交流的良性循环。积极研究探索拓展职级晋升通道,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完善、用好容错纠错机制,坚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解决好怕担责怕出错、不敢试不敢为的问题。改进考核办法,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引入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问卷测评、上下互评,科学选取参加评议人员,注重倾听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呼声,确保结果公正、群众信服,切实起到推动工作的作用。
开展护航经济发展专项行动。示范区信访(综治)中心牵头,区公安、司法、检察室、法庭等部门配合,全面清理涉企积压案件,对执行难问题集中攻坚,坚决惩治经济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紧密结合当前扫黑除恶工作,严厉打击破坏发展环境的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严肃查处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行为;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依法办事意识,努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开展改善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示范区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区发展改革规划局、招商融资促进局配合,扎实开展服务企业系列活动。大力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积极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弘扬企业家精神,倡导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扎实开展政策、法律进企业宣讲活动,强化守法经营意识,解读政策红利,提供维权服务。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归纳梳理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政企见面沟通督办机制,对企业问题及办理情况登记台账,严格执行归口管理挂销账制度,架起“连心桥”,破解“中梗阻”,畅通“微循环”,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改善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落地、落细、落实。
开展作风问责专项行动。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室牵头,用好查处问责利器,从重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和营造干事创业促发展的优良环境入手,通过自查、专项督察、明察暗访等形式,围绕区党工委、管委会部署的重要工作、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开展点对点、常态化抽查。落实《关于加强市委市政府“五位一体”督查追责问责的实施意见》,动真碰硬、铁面问责作风不实、落实不力的人和事。对在作风方面特别是服务企业优化环境方面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进行提醒、函询、诫勉;对影响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从严从快进行查处并通报曝光;对问题频出、影响恶劣、性质严重的单位,视情节给予主要领导批评教育、组织处理和党政纪处分。落实“一案双查”制度,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探索研究机关工作人员作风问责长效机制,规范问责重点、程序和方式方法,让有责必问规范运行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