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简政放权是改革发展的一个高频词。改革发展成效如何,群众和企业满意不满意、受益不受益是根本检验标准。
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为转型攻坚提供保障,为城市发展创优环境,时代的命题要求我们紧紧牵住“放管服”改革这个“牛鼻子”,由“裁判员”变身“服务员”,理顺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按照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六个一”要求,啃下“硬骨头”,迎接新天地。
“放管服”改革是我们近年来的核心要务之一,试水、破冰、聚力,简政放权成效有目共睹,各级各部门从破除审批关卡到打破证明围城,从减少公章旅行到结束公文长征,用自我革命的短暂之痛换取转型发展的长远之利,以权力的“减法”、服务的“加法”,激发市场的“乘法”,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增强了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优化环境没有完成时。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作风建设仍有许多短板急需补齐,仍然存在为官不为、落实不力等现象,优化环境依然任重道远。今年是我市的“转变作风年”,各级各部门要以“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转变不良作风,提振精神状态,为工业转型攻坚和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为此,我们要做好三篇大文章。
做好“减法”,把“放”的文章做大。近年来,我市围绕简政放权做了许多工作,全市取消下放行政审批73项,取消中介服务78项、调整中介服务35项,取消各类证明226项,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但对标先进地区,各级各部门还要正视简政放权中的利益调整问题,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以全面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动态管理为主线,加快推进“减证便民”专项行动、中介服务事项和各类证明清理规范等工作,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减负松绑,让百姓实实在在得到改革红利。
做好“加法”,把“管”的文章做实。简政放权不等于“减”政放权,要在方便群众办事方面做“减法”的同时,在提高服务质量上做“加法”。当前,与一些部门抱着权力不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个别部门对分内之职“大撒把”,简政放权成了部分人懒政怠政的借口,办事效率低下,群众意见很大。下一步,我们要以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制改革为抓手,整合监管资源,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标准不一等突出问题。
做好“乘法”,把“服”的文章做细。由资源较量转向环境较量,由政策PK转向服务PK,这是当前地区间竞争的新战场。为了赢得这场战役,各级各部门要弘扬“店小二”精神,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痛点”“难点”,补齐政务服务的短板,重点解决“服务不主动、不热情”“中梗阻、底板结”“政府、企业获取政策信息不对称”“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下”四个方面问题。
随着简政放权进入深水区,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理念,持之以恒地自我革命,以壮士断腕的精神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为焦作大跨越、大发展赢得战略主动权。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