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时期,唐王朝的经济日渐衰落。为了寻求对策,朝廷曾进行了钱和盐问题的大讨论。韩愈本着国家利益和百姓利益兼顾的原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钱重物轻状》中,韩愈提出:“钱重物轻,为弊颇甚。”提出自己关于以实物抵赋税的解决方案。认为只有这样,“则人益农,钱益轻,谷米布帛益重。”
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户部侍郎张平叔提出榷盐法时,韩愈从实际出发,立即上书《论盐法事宜状》,提出自己的十六条建议,批驳张平叔不从实际出发,不顾百姓和商人利益,主张食盐官卖,为政府敛财,最后是既不顾国,也不顾民,百害而无一利。韩愈极力阻止这种扰民坑民坑国的做法,最终使这项政策没有推行下去。
韩愈在《黄家贼事宜状》中,从爱护百姓的愿望出发,反对用兵镇压,主张选择有才有威信并熟悉岭南情况的官员出任经略使,对岭南百姓采用羁縻安抚政策。对各地的藩镇叛乱问题,韩愈提出,首先要当机立断,用军事手段迅速而彻底地解决,继而用仁政的对策对被迫参加叛乱的百姓放之归农、扶其生产,以此安抚受害的百姓。
(作者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