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集)贸市场升级改造,不仅关乎市民的菜篮子,更是我市“四城联创”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切实使这项工作取得实效,5月18日一大早,市“四城联创”指挥部组织各城区主管副区长(副主任)、9个有升级改造任务的农(集)贸市场开办方和所在辖区的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以及市场所在区的工商局负责人等一行40余人赶赴新乡市,专题考察观摩该市的农(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乡,近几年在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方面颇有建树。目前,该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共有29个,纳入农贸市场升级改造19个,另有4个批发市场、4个马路市场、1个转行市场和1个关闭市场。升级改造前,当地农贸市场存在基础设施简陋、财力投入不足、经营管理落后、车辆进出随意等问题。为此,新乡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专门成立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专项办公室,下设6个组,每天召开晨会,每天督导检查,对改造不力的单位及时下达督办警示。该市先后拨付500多万元的奖补资金用于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并采取市、区和市场开办方按1∶1∶1共同投资的方式,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新乡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暨特色商业街建设标准》。在这样的工作机制促进下,该市升级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均达到了环境优美、秩序良好、功能完善的要求,助推该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当日7时50分,考察观摩人员乘坐大巴从焦作出发,9时许到新乡。大巴一下高速,便沿新中大道向北,直奔此次考察观摩的第一个点——惠民市场。该市场建于2015年,2017年进行升级改造,是临荣校东路而建的封闭市场,市场的进出口使用护栏仅供市民进出;市场内干净整洁,地面全部铺设防滑砖,吊顶、招牌、门楣整齐统一,货品摆放整齐有序,里面供市民买菜的区域完全是超市化管理,布局合理。第二个观摩点是位于该市学院街的学院街市场,该市场规模虽小,却通道宽敞,通风系统完备,场内无明显异味,吸引当地不少市民在此购物。
位于该市牧野区学院路南段的天太生活广场,前身是个马路市场。该生活广场去年2月份开工建设,10月中旬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一个总占地4000平方米、摊位300多个的大型生活服务区。该生活广场实行划行规市、分类设摊,每个商铺均亮证经营。其地面全部铺设防滑砖,并有完善的上下水设施。该生活广场负责人介绍,他们实行全日制保洁制度,配备专职卫生管理人员,对不履行“三包”责任、违反卫生管理条例的商户按照责任书进行处罚整改,确保市场内无杂物、无垃圾、无卫生死角。
随后,我市考察观摩人员又来到该市的牌坊市场、安居市场、文化街市场和八一路市场进行考察观摩。记者看到,这些市场的排污设备齐备,消防设施齐全,地面清洁无垃圾,家禽、腌腊、鲜活水产品等商品配备有效隔离设施,做到了既保留农贸市场传统风格,又升级为半超市化的集贸市场,值得借鉴学习。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我市考察观摩人员十分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在车上,吃饭时,甚至如厕的时间都在交谈学习感受。“市场升级改造资金从哪里来?规划布局理念怎么形成的?”观摩中,大家的提问一个接一个,在现场介绍的当地有关负责人均进行了耐心解释。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观摩中,手机成了比笔记本更便利快捷的记录工具,从划行规市到店铺经营,从生猛海鲜处理到活禽操作间的设置,大家不放过任何一个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细节,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记录。“收获不少,此行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市场就应当给周边市民提供一个整洁舒心的购物环境,这应该是我们所有市场开办方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我市一位市场开办方深有感触地说。“新乡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新经验、新办法,看后觉得心里有了一杆衡量工作好坏的秤。希望这样的观摩学习能够多组织几次,助力我们街道接下来的工作开展。”解放区七百间街道办事处主任韩晓华说。
14时,此次既紧张又充实的考察观摩结束。15时许,大家回到焦作,带着满满的学习所得和切身体会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开始思考今后我市的农(集)贸市场升级改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