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是我国大一统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巩固时期,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也体现出了民族融合的特点。市博物馆现展出有多尊明清佛像,从中不难看出其既有藏传佛教的塑像特点,又有符合印度教的审美观。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面圣时所用之物,又名朝笏或朝板。大臣上朝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也可将要对君王上奏的事件记录在笏板上,防止遗忘。或者面见君王时,以笏板遮面,表示自己的谦卑。清代之前,历朝对笏板的使用有严格规定。而清代时,因为礼节和习俗的不同,笏板就废弃了。市博物馆收藏的明代象牙笏板呈长方形,上窄下宽,形制古雅规整,做工细致,包浆古雅,应为明代官员上朝所用之实物。
铜砝码,是清朝官发衡器标准砝码。一套分为“二分”“三分”“六分”“八分”“壹钱”“贰钱”“叁钱”“肆钱”“伍钱”“吉两”“贰两”“叁两”等大小不同的铜板,可装进铜匣子,大小相套,共存入一长方形铜匣内。市博物馆收藏的铜砝码四面刻字,分别为“康熙十八年叁月十九日给王君爵造”“奉江苏布政使司丁较准,枫镇买卖商牙一体遵行拾两不许轻重违者禀究”“江南苏州府正堂曹”“奉宪颁行”。赵换君/文 牛爱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