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怀川人物 上一版3
一个追梦人的奋斗足迹
光荣榜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5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追梦人的奋斗足迹
——记从怀川大地走出去的社科专家李太淼
作者:本报记者 王龙卿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李太淼。
  本报记者 王龙卿 摄
 
   

  核心提示

  他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二级研究员、省委宣传部评选的第一批“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是闻名全国的学术期刊《中州学刊》杂志社社长、常务副主编,是河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几所大学的特聘教授。近年来,他出版学术专著十几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在国内学术界深有影响;由他牵头负责的《中州学刊》,被誉为“中原学术第一刊”,在全国学术界广有影响。他就是在我国学术界享有盛名的李太淼。

  面对荣誉和鲜花,年已五十有七、两鬓已染霜的李太淼显得淡泊而宁静。他说:“人生在世,就应该有梦想、有追求,就应该为实现梦想和追求去拼搏、去奋斗。人既要仰望星空,怀揣梦想,又要脚踏实地,拼搏奋斗。”

  曾经年少爱追梦

  博爱县孝敬镇唐村是明末农民起义军李岩大将的故里。在村西北有一个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千载寺,是一个诵经布道、传拳习武的好地方,受千载寺的影响,唐村素有习武爱文的遗风。1961年初冬时节,李太淼就出生在这个地方。

  尽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比较贫穷,但李太淼还是接受了较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李太淼的父亲非常重视对儿子的培养教育。在上小学期间,父亲经常在煤油灯下手把手教他写毛笔字,经常教他读《五柳先生传》《卖炭翁》等古诗文以及毛泽东的诗词,经常给他讲为人处事的道理。父亲的耳提面命、孜孜教导,小学老师的启蒙教育,对李太淼后来的理想追求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时,农村比较穷,为增加家里的劳动收入和经济收入,李太淼经常利用放学时间和假期,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参加农业劳动,割草、锄地、挖沟、运肥、收割小麦、收割玉米……劳动,培养了他的意志和毅力,培养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培养了他要为社会发展进步做点事情的社会责任感。

  父亲的教诲,学校的教育,农村劳动和生活的濡染,少年的李太淼要立志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有用的人。

  1976年,经过一位在焦作工作的长辈介绍,他转到焦作市第十二中学读高中。1978年,高中未毕业的李太淼参加了高考,并考取了北京大学。大学生活给李太淼追求人生梦想提供了更高更好的平台,他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

  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2日同北大部分师生交谈时曾说,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确实如此。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串串拼搏奋斗的感人故事。

  大学毕业后的李太淼直到而立之年,他的事业选择才定格在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上。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之中。

  为积累更多的学术知识,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多年来,李太淼一直保持着喜欢阅读的好习惯。在阅读中,他加深着对人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各种问题的思考;在阅读中,他萌生思想灵感,思考着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对策思路……

  搞社会科学研究不能坐而论道,必须深入社会实际搞调查研究。为此,李太淼经常到农村、到企业搞调研,在调研中了解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妙方。

  著书立说,咨政建言,是一个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的使命职责。数十年来,李太淼在《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党的生活》《求是·内部文稿》《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江汉论坛》等有关报纸杂志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和调研报告,在人民出版社、红旗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独著或主编的十几部社会科学研究专著。他主持承担完成了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省级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此外,他还参与完成了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委宣传部等多项委托调研课题。他所提出的一些学术观点,诸如关于以公有制为主体与市场经济有效对接、关于所有制改革与所有制结构调整、关于劳动价值论创新、关于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等,在全国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新华文摘》《光明日报》《文摘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报刊都曾摘发过他的学术观点。李太淼所提出的一些应用对策性建议,诸如国有企业应该分类改革,要统筹利用城乡建设用地,要逐步调整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要统筹推进征地制度和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李太淼主持完成的3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有2项成果获得省实用社科成果一等奖,有1项成果获得中组部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有3篇文章获得了全省优秀理论党建文章一等奖。此外,还获得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研室、河南日报社、省社科院、省社科联等颁发的多个奖项。

  1999年,他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5年,他入选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06年,他被评为第三届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2006年,他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优秀专家;2011年,他所著的论文《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入选全国纪念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同年7月1日,作为河南选派的两名专家之一,他应邀出席了全国纪念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和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庆祝大会;2016年,他被评为二级研究员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面对诸多荣誉,李太淼显得淡泊而宁静。他说,荣誉意味着社会对你工作成就的一种认可,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他感谢社会回报给他的荣誉。不过他觉得,社会科学研究已成为他生命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研究着、探索着,同时也充实着、快乐着。

  坚守一方学术阵地

  李太淼不仅是一名专家学者,还是一名有所作为的学界办刊人。1999年,李太淼调任河南省社科院《中州学刊》副社长、副主编,从此开始了对学术期刊的探索。2004年,他接任《中州学刊》社长、常务副主编,这为他进一步探索如何办好学术期刊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

  《中州学刊》是全国的学术名刊、大刊,人称“中原学术第一刊”,在传播中原文化、引领和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中州学刊》更上一层楼,编发了大量精品力作,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不断提高,同时也获得了诸多荣誉:连续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CSSCI核心来源期刊、省社科“二十佳”期刊;2012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全国仅200家);2014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然而,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这些金灿灿、沉甸甸的荣誉背后,凝聚着李太淼大量的心血和智慧,饱含着一个探索者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

  学术质量就是学术期刊的生命。李太淼始终秉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提倡原创、打造精品”的办刊理念,一以贯之地坚持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的办刊要求,严把政治关、学术关、编校质量关,力求刊发具有真知灼见的精品力作。他每年终审稿件约400篇,近300万字,始终把“三关”作为取舍文章的重要标准。为办好刊物,他带领编辑们精心搞好栏目设置、选题策划;为办好刊物,他致力于推进实施匿名外审制度,不断加强杂志社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同时,他非常讲原则、办事严谨。无论什么人向他推荐介绍稿件,他都坚持按原则办事,坚持质量第一,始终坚守道德底线和学者良知。

  家乡是他永远的精神家园

  2016年,李太淼在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自己的诗文集《萦绕在年轮上的心灵之歌》,许多学界朋友都感到好奇,觉得搞社科研究是抽象思维,搞文学创作是形象思维,二者不太搭界。但不少读了李太淼诗文集的朋友都很为其中流露的真情实感所感动。著名诗人、河南省诗歌学会原会长高金光曾在《河南日报》专门撰写文章《真挚感人的心灵之歌》,对李太淼的诗文集予以高度评价,称李太淼的心灵之歌是青春之歌、奋进之歌。李太淼本人也认为,搞社会科学研究以及搞其他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感情、热情、激情。正是对家乡的深厚情感,给了他在人生道路上求索、拼搏、奋斗的原动力。

  家乡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有着莫大的影响。在李太淼的人生奋斗历程中,家乡焦作对他也有着诸多影响。家乡的水土在养育他幼小的血肉之躯时,也把向上向善、勤劳节俭等乡土文化基因深深注入他的血脉,遗传到了他的灵魂深处,并不断矫正着他人生的航线;是家乡父母亲朋的至亲至爱、关心呵护,让他享受着人世间最真挚最淳朴的亲情友情,体味着生命的快乐。在他心灵深处,家乡,永远是一处能为他遮风挡雨的温情港湾,永远是一处能放飞他心情的精神家园。他永远热爱家乡、感恩家乡。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