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修武县始终把民心导向放在基层党建工作首位,以“整乡推进、全县提升”为抓手,探索建立了民心导向党建六项制度,县域党建“为什么抓”“抓什么”“如何抓”的问题得到初步破解;投资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困扰多年的难题得到全面破解;真刀真枪运用评议结果,农村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得到有效破解;设立党员活动日、绘制组织生活路线图,党的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规范,各项基本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得到逐渐破解,有效促进了全县基层党建工作齐头并进、全面提升。
抓基层打基础,让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更加牢固
该县以民心导向为统领,坚持高维谋划、高标推进、强化责任,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进一步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坚持高维谋划整体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该县通过系统谋划,把农村党建工作的落脚点放在整体推进、整体提升上,以全域视野、底线思维、补短板意识和钉钉子精神,将工作目标从点的突破转变到面的提升上来,确保全县不落下一个村。
探索建立民心导向党建六项制度。该县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了联系与服务群众、解决难题隐患等党建六项制度,推动作风建设实现常态化、长效化,逐步提升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认同度、满意度。
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该县紧紧围绕省、市、县党建工作重点和特色党建工作,对乡镇党委书记和农村党支部书记分别细化制定了党建任务清单,明确完成时限和考核标准,切实做到清单内容能落地、可操作、好检验。
着力破解党建难题,让每一个村级班子都强起来
该县始终坚持和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党支部的鲜明导向,把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教育管理、群众工作落实到党支部的具体工作中去,使村级党组织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
千方百计增加基层组织运转保障经费投入。该县不断完善规范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连续3年增加农村两委会干部工作报酬和村级组织活动经费。
强力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整乡推进、全县提升”。该县专门制订实施方案,从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功能提升等方面,对全县187个行政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同时,将组织阵地美学、乡村民宿等多种元素融入建设中,真正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党员群众温馨的“家”。
高标准开展“设星定级、评星晋级”活动。该县一方面扩大参与评议人员范围,由党员参与扩展到普通群众参与,并将群众评议结果按照40%的比例纳入星级党支部考核。另一方面强化结果运用,将“评星定级”结果与农村干部报酬挂钩,进一步调动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扎实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该县组织87名驻村第一书记带着民情日记,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详细了解驻村党员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科学制订帮扶工作计划,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帮扶任务和措施、责任人和解决时间。常态化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认真制订治“弱”、治“乱”、治“穷”整顿方案,实行挂图作战、限期销号,确保整顿工作取得实效。
从严开展“村霸”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该县专门组织检察、公安、法院、信访等部门,动员近千名工作人员,逐村逐组对“村霸”问题开展拉网式排查。同时,规范处置程序,专门制定了“村霸”问题举报线索处理流程图,对群众举报的线索,认真进行整治。
强化教育管理,让每一名党员的形象都亮起来
该县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管理方式,从严从实落实党内基本制度,教育引导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使每个党员都真正成为全社会最具活力的“红色细胞”。
持之以恒落实党员活动日制度。该县将每月的26日作为全县统一的党员活动日,在内容上,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在程序上,各党支部要确定主题、时间、地点,并对活动前、中、后的形式、效果都提出明确要求。
探索实施组织生活路线图。该县以“三会一课”制度为关键,绘制组织生活路线图,严肃和规范党内组织生活。一是采取“1+9”模式,二是制订年度计划,三是强化督促指导,并统一制作了党支部工作手册、党小组工作手册,对党内组织生活进行全程纪实,确保各项活动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叫响我是共产党员。该县通过组织搭台、党员唱戏,使农村无职党员亮明身份有途径、履行义务有岗位,积极开展无职党员设岗争星活动和“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
创新活动载体,让共享共建成为基层党建新格局
该县围绕“基层组织共建、党员队伍共管、党建资源共享”,不断创新、丰富联系服务群众载体,广泛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活动,努力实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
一是“全覆盖”搭建平台。该县102家县直机关事业单位与187个行政村建立帮扶对子,并组织440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联系全县5.5万余户农户,让每个村都有1个共建单位,每个农民都有1名机关干部“亲戚”,确保农民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
二是“结对式”长期服务。该县组织广大联户干部深入联系对象家中,向群众发放统一制作的印有本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的党群连心卡。同时,要求每名联系干部每年与联系对象见面不少于2次,每月电话、短信联系不少于1次,实打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是“网格化”解决难题隐患。该县实行村民小组网格、村级网格、管区网格、乡镇网格、县级网格逐级解决的模式,明确规定每月26日前,各级网格长要及时上报本级网格不能解决的群众诉求,每季度梳理汇总后向县委上报,进行集中解决。同时,该县每季度召开一次推进反馈会,发放一次“民心大礼包”,通过写信告知、与群众见面或实物慰问等方式,向群众反馈难题隐患解决情况。 辛文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