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幼失生母,三岁又孤,从小随兄嫂过着流徙生活,自民间去应进士。进入官场后,又两贬岭南偏僻之地,深入下层,悉知民情。
韩愈在《送许郢州序》和《赠崔复州》中,分析了造成百姓疾苦的原因,认为经常的自然灾害,不仅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处于极端贫困状态,也使百姓对于朝廷的赋税难以完成。自然灾害与地方官吏无休止的横征暴敛,是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的根源。韩愈还认为,长期的藩镇割据和旷日持久的平叛战争,也是造成百姓穷困潦倒的重要原因。他在《论淮西事宜状》中指出,双方战争的负担,全部转嫁于百姓,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日益沉重。
韩愈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遵循儒家的仁政爱民学说,通过统治者爱民以德、施政以仁,既教民以相生相养之道,又为民兴利除弊、备害防患、轻徭薄赋、除暴安良等,实施“爱民”“惠民”“安民”措施。这样就有了韩愈著名的《论天旱人饥状》《论淮西事宜状》《钱重物轻状》《论盐法事宜状》《论佛骨表》等为民请命的文章。即使为此招来杀身之祸,他也在所不辞。
(作者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