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爸爸妈妈陪我去游乐场”“我想跟着爸爸妈妈去上班”“希望我们一家人能一起吃一顿饭”……日前,市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温书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在这几年的家庭教育实践中发现,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其实很单纯。”
孩子最希望父母做什么?是买漂亮衣服、吃大餐,还是买各种好玩的玩具?
“都不是,他们最希望爸爸妈妈能多陪陪他们。”温书臣说,“孩子之所以这么在乎父母的陪伴,是因为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也是幸福的开始,父母只有善于陪伴、乐于陪伴,孩子才能在成长中获得幸福。这里说的陪伴,指的是高质量的陪伴。”
“有些父母陪着孩子学习自己却在玩手机,有的陪着孩子玩游戏自己却还在看电视,这就是陪着与陪伴的区别了。”温书臣告诉记者,“有的家长以为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了,其实那仅仅算是陪着,和陪伴是截然不同的相处方式。”
什么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温书臣解释,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感到愉快,这就要求父母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以孩子的眼光、用孩子的心境感受孩子的一切,要尊重孩子、赏识孩子、虚心做孩子的听众,多点换位思考,多些平等交流,少些高高在上的训斥和管教。
那么,陪伴孩子的时间多少才合适呢?美国某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家长陪伴孩子的底线时间是每周21.2个小时。温书臣解释:“中国绝大多数父母难以做到这样,我们不苛求所有父母都做到,但至少确保每天1个小时左右的高质量陪伴时间,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孩子不良习惯的发生。”
温书臣建议家长在陪伴孩子时做到安心和用心。安心是指陪伴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安下心来,全心全意和孩子一起活动,让孩子感到你的注意力是完全在他身上的,哪怕只有15分钟,也好过心不在焉地陪半天。
用心是指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放下架子,放低身段,与孩子共同体会成长中的快乐与困惑,把与孩子相处的每一段时间都变成高质量的陪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