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施工现场,在郑焦铁路建设中,在太焦高铁、海绵城市、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北山生态环境治理等一系列重大民生项目规划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肩扛精密的测量仪器,手持电子平板,眼盯每一寸土地,一丝不苟地测量着焦作的山川地理。
他们,就是来自河南省中纬测绘规划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中纬”)的测绘人。
20年风雨兼程,20年砥砺前行。河南中纬这支测绘队伍抱着对焦作土地的无限热爱、对焦作民生经济的忠诚奉献,不断升华“服务政府,尽责社会,造福员工,成就中纬”的发展理念,书写着“经纬”河山的“中纬情怀”。
执着,镌刻“中纬信念”
技术装备落后,业务范围狭窄,市场日渐萎缩,员工士气低迷……1998年,面对原焦作市测量队令人堪忧的状况,所有关心焦作测绘事业的人都在想:改革!改革!
可谁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
征程万里云鹏举,敢立潮头唱大风!此时,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高级工程师黄贤忠经过深思熟虑,决心辞职下海,为焦作测绘事业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1998年5月,黄贤忠带领两名工程技术人员组建了河南第一家民营测绘企业——焦作市中纬测绘规划信息工程有限公司。2007年,该公司更名为河南省中纬测绘规划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这是焦作测绘事业的崭新开端,这是焦作民营测绘企业积极迈向市场的坚实一步,这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试水之旅。
立足焦作,根植河南,走向全国,跻身全省测绘规划行业“第一方阵”!胸怀“中纬信念”,河南中纬引领焦作测绘事业立定市场。然而,面对创业初期“一穷二白”的窘境,实现“中纬梦”并非一帆风顺。
唯执着方能成器,唯致学方能高远。
没有办公场地,租!一小间门面房“住”着中纬人的远大理想。
没有设备,赊!赊来第一台电子全站仪与软件,开创了焦作市数字化测图的先河。
缺资质,争!起步第一年,河南中纬先后争取到《土地勘测许可证》《工程勘察证》。
没有队伍,育!河南中纬成立20年来,培育了一支400多人的高素质测绘规划劲旅。
该公司组建之初,焦作测绘水平已远远落后于全省水平。当时,省内已开始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新技术,可焦作测绘行业普遍还是小平板手工测图,计算机制图软件鲜有人接触。为了甩掉落后帽子,跟上时代步伐,河南中纬在当时只有4万元起步资金的情况下,在全省率先引进了清华三维一体化测图软件,副总经理田德林担起了数字化测图先行者的重任。
不会使用计算机,田德林和同事们就“搬”来说明书,照本念经,一个命令一个命令地背。不懂技术要领,他们就挑灯夜战,共同学习讨论。就这样,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他们硬是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完成了焦南新区12平方千米1∶1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为焦南新区城市规划提交了第一份数字地形图,也为2002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城区段选线拆迁提供了重要数据。这一项目成果获得河南省建设厅勘察设计优质工程二等奖、国家建设部勘察设计优质工程三等奖,结束了焦作测绘行业没有省部级奖项的历史。
领导带头学、带头练,大家跟着学、跟着练。这样的技术培训方法似乎有些笨拙,却在无形中凝聚了河南中纬发展的源动力:学习。
该公司副总经理尹祥杰回忆:“1999年,我来公司工作,当时看到公司上下都在不知疲倦地学习,办公室就像高三教室。”
作为全省第一家民营测绘科技企业,要取得测绘资质很不容易。然而,经过5年的苦干、实干,河南中纬晋升国家甲级测绘资质。此后,该公司又连获国家甲级土地规划资质、国家甲级工程勘察资质,跻身全国规划行业三甲资质行列,并连续3年荣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称号,成为业界翘楚。
拼搏,彰显“中纬精神”
人才,是中纬兴业之基。作为焦作市目前规模最大的民营科技企业,20年来,河南中纬最大的骄傲就是为焦作培养了一支敢打大仗、硬仗的科技队伍。
该公司拥有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科技队伍。年仅37岁的市管专家、焦作市土地规划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百名职工技术英杰张红方是其中一员。
2015年10月,河南中纬承接了焦作市区及各县(市)区的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这是该公司第一次承接综合性项目,河南中纬决心将其做成全省标杆,将任务交到了张红方、王苗、李秋枝等一批年轻技术骨干的手里。
这项工作是张红方在河南中纬工作14年来,遇到的最艰巨也是收获最大的工作。为了让规划报告表述得更严谨、更科学,张红方和同事们常常针对一句话反复琢磨、修改,直至所有人提不出任何疑问。面对甲方的意图变化,她们每次向甲方通报情况时,都会同时做三份报告,让甲方挑选。
从2015年10月这项工作启动,到2018年年初圆满完成规划编制任务,她们将规划报告前后修改了近100遍。
“咬牙也要坚持,不能砸了中纬的牌子,不能让焦作这项工作在全省落后。”每当累到流泪时,张红方和同事们总是这样鼓励自己。
这是一支甘愿奉献的队伍,同样也是一支敢于“亮剑”的队伍。
2005年,焦作市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87平方公里。通常来讲,在调整焦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仍要按照这个数据进行。然而,经过深入分析国家土地利用政策后,张红方和同事们决定,在“刚性规划”上增加10平方公里的“弹性规划”。
对于她们的决定,甲方十分担心千辛万苦编制出来的规划通不过专家评审,所以断然拒绝。张红方并没有退缩,她据理力争,终于把10平方公里面积划进了焦作市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不仅如此,她们利用同样的方法,在编写焦作各县(市)区土地利用规划时,也一律增加了“弹性规划”,用空间换取了焦作全域经济建设的时间。
2017年,完善后的《焦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被树为模版向全省推广。
凭借这一硬仗,河南中纬在全省乃至全国土地规划编制领域声名鹊起。张红方也多次被抽调至国土资源部专家组,参加全国106个重点城市周边生态红线划定与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评审工作。
服务政府,尽责社会。河南中纬是一支敢于担当的队伍,是一支敢于拼搏的队伍,是一支敢于创新的队伍。
当37岁的王超胜娴熟地操作固定翼无人机在焦作北部山区进行航空摄影时,我们看到,河南中纬的航测遥感技术已居全省前列,该公司已有更大能力使用最先进的测量技术,服务焦作发展。当地理信息专家郑红晓、王钧强带领一批更为年轻的同事扛着测量仪器,挨家挨户为郑焦铁路、焦作南水北调主干渠征迁及两侧绿化带征迁群众反复比对拆迁数据时,我们看到,河南中纬一批快速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已经可以为焦作发展挑起更重的担子。
拼搏,彰显“中纬精神”。在焦作如潮的经济建设中,处处有中纬人努力拼搏的身影。
奋进,打造“中纬模式”
从过去“蜗居”焦作,四处找活儿干,到如今在河南、山西、湖南、海南、广西、新疆、西藏、陕西等地打造精品项目;
从只有3个人的队伍,发展至拥有40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各类技术人员380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6人、高级工程师26人、各类执业注册师30多人的焦作市拔尖人才、市管专家11人的专业技术队伍;
从用租来的一台全站仪起家,到目前业务能力可涵盖大地控制测量、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航空摄影测量、遥感测绘、土地规划、土地整治设计、地下管线探测、数字测图、地图编制、电子地图、航测遥感数据处理编图十二大专业70多个二级专业。
这20年,是河南中纬不甘平凡的20年。
这20年,是焦作测绘成功改革,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20年。
聚力发展,砥砺成金。再过20年,河南中纬又将勾勒怎样的画卷?
作为掌舵人,河南中纬总经理黄贤忠深有感触地说:“回望过去的20年,我们善学善思、善作善成,逐步构建了中纬文化体系,探索了中纬发展道路,凝练了中纬运行模式,完成了企业由学步期到成长期的历史使命。如今,站在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新起点,我们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发展期的光荣使命,引领企业步入成熟期。”
开启新征程,河南中纬将继续坚持文化立业,坚定贯彻“服务政府,尽责社会,造福员工,成就中纬”的宗旨,把河南中纬做强、做精、做久、做大。
开启新征程,河南中纬将继续坚持人才兴业战略,着力推进“百名人才工程”,为焦作培养一批优秀的测绘人才;
开启新征程,河南中纬将继续坚持科技强业,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力度,服务政府,尽责社会,打造“中纬品牌”;
开启新征程,河南中纬将打造“中纬幸福之家”,让每位员工找到家的归属感。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此刻,正值河南中纬扬帆远航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