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张绍均:理技相合 太极真谛
为孩子输送太极拳文化养分
武院高校融合发展育文武双全人才
市陈小旺太极拳术研究会 东方太极苑成立
市朱天才太极拳研究会 六一前送特殊礼物
孟州市委市政府新闻网络中心积极开展太极拳培训活动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6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院高校融合发展育文武双全人才
——太极名师张保忠走进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大学传授太极拳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宁江东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张保忠带领高校师生习练太极拳。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焦作大学太极拳武术学院院长邢树强为张保忠颁发了客座教授证书。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拳学院院长马明为张保忠颁发了客座教授证书。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6月2日至3日,太极名师张保忠走进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大学,为两校近百名太极拳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传授太极拳。当蓄着大胡子、身着一袭黑衣,极具大师范儿的张保忠来到师生中间,现场亲身示范讲解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时,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追捧。

  为什么要在高校传授传统陈式太极拳?张保忠认为,太极拳传播必须融进学校教育,实现太极拳技术与理论的融合发展。几十年的授拳经历,张保忠发现,由于习练太极拳人群的知识结构、职业、目标、悟性等条件限制,他们对于太极拳文化和太极拳理论的学习认识参差不齐。

  “一是专职习练太极拳的人群,他们自幼从师学拳,读书不多,主要精力投入在对于太极拳技术的掌握方面,虽然拳打得好,但由于文化程度低,对于深层次的太极拳拳理内涵掌握不到位。二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武术专业人员,尽管文化程度高,但他们没有经历过系统规范和艰苦的太极拳习练过程,缺乏太极拳名师的指导,很难领悟到太极拳精髓,感受不到太极拳的奥妙,不利于太极拳传播。”张保忠说,“因此,太极拳技术与理论融合发展是客观所需、大势所趋。”

  此次,张保忠走进两所高校传授太极拳,就是为了促进太极拳技术与高校太极拳理论的融合发展。同时,也是张保忠太极武院与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模式的积极尝试。伴随此次活动的开展,张保忠太极武院将与高校进行深度合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太极拳人才奠定基础。

  为了在高校传播原汁原味的传统陈式太极拳,张保忠已不是第一次走进高校传拳。2017年12月,张保忠携弟子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为该校的100名硕士研究生传授太极拳。

  对于张保忠来高校传拳,焦作大学太极拳武术学院院长邢树强感触颇深。传承太极拳,焦作大学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早在2006年,该校便创立了全国第一个高校所属的太极武术学院,2007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太极拳专业,这是被列入全国普通高考招生专业目录的第一个武术拳种,实现了太极拳由一般的拳艺传授到完整的高等学历教育的历史性突破。

  但在传承太极、培养太极拳人才的过程中,焦作大学自身也出现了一些不足。“我校学生选择民族传统武术太极拳专业,在校时间3年,还要学习文化课,太极拳课程有限,毕业后,学生尽管可以学到系统的太极拳套路,但在太极拳推手、散手、技击等方面仍掌握不到位。”邢树强说。

  他表示,今后通过武院与高校的融合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学优势互补,名师来校授拳,可以使学生在训练方法、技术、基础实战水平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为社会培养出文武兼备的太极拳传承人才。"

  目前,河南理工大学与焦作大学两所高校在前期同张保忠太极武院合作的“实习实训和生源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深度的联合办学工作,共建教研平台,打造教研团队,完善教学计划,调整培养目标,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太极拳传承人才。

  授拳期间,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拳学院院长马明和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院长邢树强分别为张保忠颁发了客座教授证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