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学成都佛山 促转型发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蓉兴”高质量
打造产业生态圈 抢占发展制高点
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
阅读关键词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6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都经验之动能转换篇(二)
“蓉兴”高质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菁蓉国际广场即景。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位于成都市龙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生产线。
  (成都日报社友情提供)
  创业者在思考。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核心提示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成都市牢固树立以发展质量高低论英雄的新观念,聚焦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重点,加快打造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开发开放平台三大载体,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朝着率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总目标奋力前行。

  本报记者 郭树勋

  4月17日,在成都市天府新城会议中心,成都人见证了29个涉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重点项目签约,这是成都“百日擂台赛(首季)”首场集中签约竞进赛上交出的成绩单。这29个项目包括先进制造业项目11个、现代服务业项目18个,总投资达1772.8亿元。

  这只是该市在全国率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追求新目标,寻求新动能,一场高质量动能转换的史诗剧正在成都拉开帷幕。

  高 质

  产业生态圈推动质量变革

  在成都采访时,该市经信委产业生态规划处处长朱健给记者讲述了从京东方到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华丽“蝶变”的故事,这同时也是从产业生态圈到产业功能区再到产业新城的华丽“蝶变”。

  新型显示产业龙头京东方10年前落户成都,同时带来了与其长期合作的配套企业——韩国东进公司;韩国东进公司后来又带来了其合作伙伴三贡公司。三贡公司是一家废液回收处理公司,它的进驻补齐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链条的短板。距离京东方100米,是成都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其量产的液晶玻璃基板填补了国内空白,与京东方和深天马的两条4.5代线形成上下游配套关系,完善了成都新型显示产业链,也让液晶玻璃基板国产化率迈出了从0到70%的一大步。产业链延伸,环环相扣,进而使产业集群形成“抱团优势”——物流周期缩短,生产成本降低,企业间深度合作,逐渐形成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现在,在成都高新西区,仅一个新型显示产业,就聚集了京东方、深天马、中光电、富士康、戴尔、联想、TCL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从上游原材料、中游显示面板到下游终端生产的全产业链。随着英特尔、格罗方德、华为等龙头企业落户此地,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新一代通信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已经崛起,促进该市电子信息产业融入全球高端产业链、核心价值链,助力该市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建设及2020年建成万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1月11日,成都召开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对产业功能区进行了明确定位——集生产、研发、居住、消费、生态等功能于一体。建设产业功能区,以宜业、宜居为目标塑造城市新形态,努力在功能上实现产城一体,把成都打造成空间结构协调、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市民安居乐业的现代产业新城、特色街区、特色小镇。

  这是该市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载体和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目前,该市以打造产业生态圈为重点,规划在建的66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化特点鲜明的产业功能区,正在成都各地加快“生长”。今年年底前,预计该市可打造11个具有较强示范效应的高质量产业功能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高 端

  创新生态链推动效率变革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加入京东方供应链体系,我们对配套企业的发展水平、信用体系等都有严格要求。”朱健说。该市创新要素供给,促进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大数据等生产要素按照市场机制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部门、区域和企业,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构建创新生态链。

  成都高新区按照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确定的建设规模,疏解非主导产业企业,把不符合规划的低端、低效企业调迁出去,“腾笼换鸟”,引进优质高效企业。该市经开区聚焦主导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实施园区“二次开发”,建立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政策,为产业发展搭建更好平台。

  构建创新生态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该市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去年7月,成都发布产业发展白皮书,对全市产业发展的定位与路径、目标与战略、优势与机遇重新进行梳理和长远规划。“五大支柱产业+五大优势产业+未来产业”的产业结构随之“浮出水面”。13个部分50条具体政策,囊括了人才集聚培育、技术创新供给、土地资源保障、财政金融服务等促进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决定推广13项具备复制条件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举措,成都贡献了5项。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该市探索“民参军”机制创新和“军转民”开放创新,积极争取军民融合重点专项和重大创新工程,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借助产业体系建设和创新生态链构建,该市发布《“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纲要,创新出台优惠条件、转化场景等,力争到2022年制造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50%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

  高 大

  开发开放平台激发动力变革

  记者走进天府高新视窗,不仅感受到现代化新城的崛起,更感受到成都从内陆腹地华丽转身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城市、面向泛欧泛亚地区的开放前沿和“一带一路”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强烈震撼。更高水平开发、更大力度开放的平台,为成都高质量“引进来”、高速度“走出去”提供了动力,插上了翅膀。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达281家,新签约重大项目总投资同比增长136.7%,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9.2%,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与“引进来”相得益彰的是成都企业的高水平“走出去”。目前,成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建和筹建项目共计166个,涉及金额超过100亿美元。

  去年4月成都自贸试验区成立后,该市全面启动了《总体方案》中的155项改革任务,形成“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等138个改革实践案例。其中,成都首创案例17个,3个案例在全国推广,9个案例上报国务院部际联席会并在全省推广。

  制度创新,激发企业无限活力。成都自贸区新设企业数量等指标位居全国7个新设自贸试验区前列,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挂牌运行10个月实现新增注册企业2.153万家,其中外资企业257家,注册资本达3147.66亿元。

  更多“成都造”在“走出去”。通过青白江铁路港,成都中欧班列开行频次进一步增加,开行数量稳居全国开行班列城市首位。

  1月26日,成都直飞圣彼得堡航线开通,成都双流机场国际(地区)航线达105条,名列中西部机场榜首,成为中西部地区国际航线网络唯一通达全球五大洲的城市。正在建设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于2020年建成投用,届时成都将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第三座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

  记者感言

  成都市围绕支柱产业提升能级、优势产业领先发展、未来产业超前布局,以打造产业生态圈为重点,统筹布局66个产业功能区,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该市牢固树立以发展质量高低论英雄的新观念,通过实施产业功能区建设,打造产业生态圈,构建创新产业链;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当前,我市正在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契机,是实现“换道超车”、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良机,成都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