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仅是学科的带头人、患者的知心人,还是各科临床医生的“眼睛”;在黑白影像的世界中,他始终用一颗仁心和一双慧眼守护着患者的健康。他,就是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安超。
做有心人,练真本事
2002年,安超毕业后来到市第五人民医院工作,成为放射科的一名医生。虽然在学校系统学习了医学影像学的专业知识,对X线成像、造影、CT的原理和操作技术有所了解,可真正运用到工作中,安超感觉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远远不够。为了快速适应工作,他虚心向科室的其他医生请教,每天拿着不同患者的X片进行对比,锻炼自己的眼力,同时他还购买了大量的专业书籍,研究人体骨骼结构、脏器解剖位置,为提高业务水平打下了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勤学好问的安超能够独当一面,为患者拍摄X片。回忆起刚上班时的那段日子,安超感慨地说:“当时放射科只有一台X线机器,为患者检查最多的是胸部透视、骨骼检查以及钡餐造影等,医生为患者检查后,还要用专业的设备将片子成像,再对照片子写诊断结果。虽然很辛苦,却非常锻炼人。”
安超说,不要小看一张X片,准确的诊断结果不仅体现出放射科医生的综合能力,还为临床医生准确治疗提供了依据。
因工作表现出色,安超很快成为该院重点培养的技术人才。2003年,该院派安超到郑大一附院进修,学习CT影像技术。
勇攀高峰,当科研项目带头人
安超特别珍惜这次进修机会,因为有太多的新技术需要学习,他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天除了正常上班,他利用休息日到当地图书馆查阅各种学术资料,对比病例,仔细看每一张片子。安超进修还没结束时,该院为提高放射科技术力量,采购了一台CT机,安超得知后,更加努力学习。
进修结束后,安超回到放射科负责CT检查。当时,放射科只有他一个人懂这项技术,他一边熟悉新机器,一边把自己学到的技术教给科室其他人,带领大家尽快掌握CT操作步骤。
后来,该院又陆续引进了DR、核磁共振等设备。每一台新设备安装到位后,安超都仔细研究说明书,和厂家人员沟通,掌握设备操作技术,紧跟影像学快速发展的步伐。
“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是安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2011年,安超被任命为该院放射科主任。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黑白影像世界中,安超不断摸索与实践,并带领同事和兄弟单位、医学专家一起搞科研,创新诊疗方法。
安超带领同事和兄弟单位一起完成了“MRCP对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科研项目,获得我市科学技术三等奖;他和该院神经外科主任石亚伟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最终完成了“3D-CT导向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技术,获得我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学以致用,守护患者健康
几天前,一名长年被腰疼折磨的患者到该院放射科拍片,安超发现这位患者的腰椎有不易察觉的病变,这样的病变并不是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而是癌细胞的骨转移。这样的检查结果对患者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为了不让患者察觉出异常,他语气轻松地告诉患者可以回病房休息了,让家属等取结果。看着这位患者离开的背影,安超对其家属说出了真相。这些年,这位患者频繁出现腰疼症状,去了很多家医院,都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案也是以缓解疼痛为主。如果不是安超细心发现问题,恐怕这位患者还会继续在疼痛科治疗。
安超看片子特别细心,准确率还高。有一次,一位经常低烧但检查不出病因的患者转到该院呼吸科治疗,安超给患者拍肺部CT时,发现肺叶有点异样,根据多年的经验,他给出的诊断结果是肺癌。根据这份诊断结果,临床医生为患者作了进一步检查,最终确诊为肺癌。
安超深知,现在各种CT、磁共振等设备越来越先进,但设备再先进,也无法直接告诉患者到底得了什么病,还是需要影像科的医生凭知识和经验来解读。他说:“我们读片准不准,不仅决定着临床医生的治疗方向,还关系到患者的健康。”